书香莆田烧窑匠

N李福生

在上世纪70年代,涵江芳山、铁灶、塘头等地的公路、村道两侧各分布着很多砖瓦烧窑作坊,不少乡村还是烧砖瓦窑的专业村,那里烧砖瓦的土窑像一个个大土丘紧挨一起,在那里,一条条土路从窑边延伸出来,一团团白烟从窑顶升起,非常壮观,十几里路外都看得见。

灰黑色田土烧出红色砖瓦

莆仙一带红砖厝的“五斤砖”(红砖)、红瓦、“六角砖”或“四角砖”(地板砖)等都是涵江这些乡村砖瓦窑生产的。据砖瓦窑老烧窑匠介绍,生产的砖瓦取材于当地农田里的泥土,这种灰黑色“田土”却能烧出红色的砖瓦。所以销量很大,也是涵江砖瓦烧窑作坊长期存在的先决条件。

砖瓦窑大多建在灰黑色“田土”的地方,就地取材,就地生产,这样脱砖、瓦坯子取土比较方便。这些乡村的大部分男人都是烧窑匠,都有了炉火纯青的烧窑技术。烧砖瓦的过程说起来简单,和泥,脱砖瓦坯子,晾砖瓦坯子,装窑,烧砖瓦,洇砖瓦,出窑。除烧窑外,每一个环节拼的都是力气,是苦力活。砖瓦匠一年四季,从塘底挖泥都是靠手挖肩挑堆到炼泥坑里,再和上水,用牛力在炼泥坑里踩出黏性来才能用。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母亲老家的平潭人到涵江购买砖瓦,大姐、二哥经常带领他们徒步十几里小路,前往乡下砖瓦坊购买。每次都会得到一些介绍费,用以贴补家用。天长日久,他们跟窑上的不少烧窑匠成了朋友,经常目睹他们烧砖瓦的每个过程,烧窑靠的是技术和经验。

网络配图

比如脱砖坯子,这是烧窑过程中最累人的活。人们在场地上放一条板凳,高约1米,长1.5米,凳子上放着砖模子,砖模子有两种,有一次成型三块砖坯子的,也有两块的,各人按自己力量的大小使用。砖模子是用木板扣制而成,大小规格都是统一的。做砖瓦的人成天一身泥,肩挂一件泥肚兜,把泥切成几十斤一块,高高举过头顶,猛地往一个木头框架上砸,力道一定要均匀,否则做出来的砖或瓦不齐全,烧制出来影响使用,影响烧窑匠的效益和声誉。

经过半天的晾晒,砖坯子已定型,人们称之为“挺身”。他们把砖坯子掀起立在那里,等砖坯子半干的时候,会把砖坯子一层层斜着交叉立着摞起来,一是腾出场地,二是使砖坯子四处通风自动风干,就是下雨,也便于集中遮盖。

烧窑时吃住都在窑炉旁

烧窑时,烧窑匠会把铺盖搬到窑洞里,窑火一旦点着,是不能熄灭的,一窑砖瓦烧好需要十天左右,这期间烧窑时,烧窑匠吃住都要在窑炉旁,不停地向窑炉里添加炭火,直到把窑内的砖瓦烧好为止。

窑烧好后,人们开始出窑,出窑就是往外出砖瓦。砖瓦窑上的活没什么好活,又脏又累。尽管人们浇了五六天水,但窑内的余温还没有完全散去,窑内热气袭人,砖瓦依然烫手。

做砖瓦技术性最高的工作要算烧制砖瓦。烧窑匠先用生坯建好一砖瓦窑,然后把晾干的生坯砖瓦搬进窑内,砖为底,瓦在上一排排堆放。然后用干透的木柴烧冷窑,慢慢烘干,去掉水分。到一定温度,就开始烧紧窑,要用上好的木柴。到炉火纯青时,要抓紧封窑放水花冷却,烧过头了,砖瓦就会变形,无法使用;若窑封得太早,就会夹生。这火候全凭烧窑师傅一双锐眼把握。冷却时,烧窑匠让伙计用竹管从小沟里引一条水到窑顶,让水慢慢渗透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下的烧窑作坊因污染环境,逐渐被拆掉,到如今那些砖瓦窑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遥远的地方专门的大型砖瓦集团或者砖瓦厂,采用的是各种先进的机器设备,用的原料也不再局限在黄土上,还有煤矸石、粉尘等,生产出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的砖瓦,装饰着城市,让城市越来越漂亮,也让农村在新的砖瓦材料装点下逐渐城市化。

征集

欢迎莆田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长居莆田的外地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体裁不限,题材亦不限。投稿邮箱为hxdsbptwx

.







































北京中科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fz/10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