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之后,剩者为王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可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频频爆发,今年下半年,二师兄再次粉墨登场。

8月14日,双汇集团旗下满载生猪的卡车从黑龙江驶达郑州后,检疫站卡发现里面的30多头生猪已全部死亡。

8月16日,经检测后,发现罪魁祸首是致死率%的非洲猪瘟,在猪队友的带动下,双汇发展的股价在当日下午哐当跌停了。

此后,非洲猪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肆虐,截至11月底,全国有20个省份发生76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生猪60万头。

虽然该疫情不会感染人,但却把企业感染了,大北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龙大肉食等猪企业纷纷表示业绩将受到影响。

更有甚者,雏鹰农牧表示受猪瘟影响,公司产品难以变现,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来支付债务利息,真可谓活久见。

对于始作俑者双汇来说,猪瘟事件不仅让其形象受损,第三季度的生猪屠宰量增速环比大幅下降,业绩也大受影响。

不过,祸兮福所依。

从三聚氰胺、塑化剂等事件可以看到,每次危机的出现必然会导致行业洗牌,短期的阵痛会让优秀的企业更加强大。

这次猪瘟事件,是不是双汇发展()的又一次机会呢?

1

双汇发展作为一个绕着猪打转转的企业,一路跌跌撞撞走来,靠着撸二师兄羊毛攒下了偌大的基业。

二师兄虽皮粗肉糙,却娇生惯养,不好伺候,先后爆出过高热病、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等疫情,双汇发展苦不堪言。

其中对双汇伤害最深的莫过于瘦肉精事件,年,素有舆论喉舌之称的央视爆出双汇的产品里面含有大量的瘦肉精。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在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中,双汇的产品纷纷被下架封存,股价也极其罕见地连续三跌停。

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最终双汇用高质量再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股价迭创新高,实力打脸一切质疑者。

因此,这次的瘟猪事件,虽然双汇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但从股价来看,投资者早也波澜不惊,反而视其为黄金坑。

而从双汇近几年的业绩看,可谓毫无成长性可言,却引得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难道真的只是沾了所谓白马股的光?

要了解双汇,就要从其创始人万隆老爷子说起,双汇的前身为漯河肉联厂,年万隆接受厂长位置时,工厂早已资不抵债。

万隆上位后,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换掉所有关系户,改变人浮于事的风气,被戏称为“头发少,头皮硬”。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万隆秉持着“把猪杀好”这一朴素观点,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而企业真正崛起,则是打造出了双汇火腿肠这一王牌。

年,双汇推出火腿肠项目时,市场上早已有“春都”和“双鸽”两大品牌。

当时春都靠着央视的广告火遍全国,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双鸽也靠着陈佩斯代言,发展的有声有色。

最终,春都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败走麦城,聚焦主业的双汇越战越强,把双汇火腿肠卖到了大江南北,并于年成功上市。

此后,双汇靠着杀猪卖肉和肉制品两大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绝对龙头,万隆也被业界尊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

2

消费行业出大牛。

随着时代的发展,A股市场涌现出了无数的投资机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把时间拉长了看,能持续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股票,少之又少。

消费行业无疑是牛股集中营,白酒行业有茅台、五粮液;家电行业有格力、美的;奶制品有伊利、蒙牛。

以上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屹立不倒,概因其产品都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登临巅峰,铸就了其特有的护城河,马太效应下会随着行业的发展愈加强大。

从行业来看,双汇发展处于生猪行业的中下游,由于饮食文化和身体结构影响,我国人民对二师兄情有独钟。

虽然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有所变化,但猪肉的主食地位不容动摇,在肉制品中的占比高达7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以世界1/6的人口吃掉了一半的猪肉,可谓市场钱景无限。

双汇发展的实力不容置喙,一路走来,在行业里已强到没朋友,能坐享整个行业的发展红利。

雨润食品在年还能和双汇抗衡一二,此后却深陷多元化的泥潭,从年开始年年亏损,彻底走向衰败。

因此,即使双汇的业绩在年后原地踏步,凭借其行业龙头地位,稳定的盈利能力,双汇发展的股价能稳步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双汇在没有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业绩几乎无增长,仍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从双汇的发展史来看,年瘦肉精事件后,71岁的万隆老爷子喊出了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的口号。

在生猪宰杀过程中,严格把关每道生产环节,实施头头检,把食品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放过任何一颗老鼠屎,每年光检测费就超2亿元。

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仅用一年双汇就摆脱了瘦肉精的阴影,年,双汇发展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10.81%;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25%。

排除瘦肉精事件后,也就只有这件事在时间和影响程度上比较吻合。

年,为布局欧美市场,增强双汇的原料成本优势,大股东万洲国际以71亿美金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及养猪企业Smithfield。

万洲国际为此背上了巨额债务,因为大股东的持股占比达到73.27%,为偿还债务,大股东打起了双汇的主意。

根据万洲国际的还款计划,双汇发展把现金奶牛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年以前的任务就是分红。

因此,从年起,双汇化身分红狂魔,都是10派10元以上,今年11月29日公布,年中又是一个10派9元,年的分红金额又会在70亿左右。

双汇近5年的合计净利润是.9亿元,却分了.9亿元,居然寅吃卯粮多分了一亿元,令人发指。

双汇虽因高分红得到了价投们的追捧,但无米下锅的双汇也只有稳健再稳健,采取了极端保守的发展策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消费品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需要钱来开道,开发新品,渠道建设,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全都需要钱。

没有钱,怎能开疆扩土?

而最近几年,双汇的研发和广告费用等都没有增长,从双汇几乎走成直线的三费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双汇近几年发展不佳,高分红必然是其中一大原因。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这段抽血还贷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因为原定的还债计划就是年前结束。

春天已不远了。

3

说起双汇,相信大部分人除了知道他的火腿肠以外,了解其实不深。

实际上,火腿肠只是双汇的一个单品,目前双汇的肉制品根据加工工艺分为高温肉和低温肉,按产品分则包括培根、香肠、火腿、火腿肠等。

高温肉是指经过度的高温蒸煮后的包装肉制产品,消毒彻底,保质期长,包括火腿肠和午餐肉。

这两样产品的使用场景太多了,吃火锅要用、炒饭要用,路边烙饼摊也可以用,虽然较低端,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双汇在高温肉市场堪称巨无霸的存在,市场份额高达62%,后面的大众、梅林等品牌都只能吃灰。

如此高的占比,也意味着双汇的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只能跟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搭个便车。

低温肉是指经过蒸煮后,在包装、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都保持在0-4度的低温下抑制微生物生长,最大限度保持现有风味和品质,保质期短,一般不超过45天。

低温肉加工技术先进,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更符合人们健康饮食的观念,主要品种是培根、火腿和香肠。

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经历过从高温肉到低温肉的转变,美国的低温肉占比超过60%,日本更是高达90%,我国的占比较低,只有33%。

从行业来看,由于冷链物流的限制,市场集中度不高,双汇占15%的市场份额,雨润、大众、荷美尔紧随其后,CR4不到30%。

从这个趋势来看,低温肉既是肉制品行业的发展的方向,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双汇也是基于此考虑提出了稳高温、上低温的发展战略。

但结果却大跌眼镜,数字是不会说谎的。

可以看到,双汇的肉制品业务从年开始走下坡路,占营收的比重逐年下降,要知道双汇利润的大头都是肉制品贡献的,这可不是好现象。

拆开后看,高温肉和低温肉同比出现了下降,且低温肉的降幅更大,这无疑证明了公司大力发展低温肉的策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从我国肉制品消费量来看,在年达到顶峰后,随着年经济的下行,肉制品的消费下滑较大,这表明双汇的肉制品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

高温肉作为双汇的优势业务能相对抗跌是意料之中,低温肉的开拓不及预期则无外乎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广告宣传等各方面找原因。

毕竟新业务的开拓,需要广告宣传引导消费者,还要过硬的产品,要加强渠道建设,搞促销,让利经销商,让利消费者,这都需要钱。

缺钱自然不行,高分红再领一锅。

好在双汇的管理层优秀,依靠规模效应和深挖内潜,肉制品的毛利不断提高,成为公司的主要盈利点。

展望未来,双汇的肉制品能否恢复稳健增长呢?

在渠道建设上,截止年,公司已在全国31个省设立办事处,拥有超过名分销商及万个终端网点。

在营销策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也明白新品成功的概率小,在年底,把以往的广撒网改为选择精品集中资源推广。

Smithfield作为美国最大的猪肉行业龙头,大股东收购后,也能与双汇在产品、技术和工艺上进行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从各方面看,双汇都已竭尽所能,且优势很大,一旦行业恢复上行,结果必然不会差。

而行业的恢复也是必然事件,归根结底,我国人民离不开猪肉,肉制品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是一条好赛道。

连拼多多都能崛起,那些认为消费升级后,火腿肠、午餐肉已过时的,纯属想多了。

双汇作为行业龙头,拥有产品、品牌和渠道的优势,只要继续坚持对新业务的投入,成功必会不期而至。

从年开始,双汇的肉制品业务已开始企稳,年H1,肉制品同比增长了4.99%,已再次扬帆起航。

4

双汇的肉制品这几年不温不火,其屠宰业务却日渐发展壮大。

年,双汇的屠宰业务实现营收.07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已达到60%,成为其最核心的业务。

生猪屠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作为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的屠宰量都稳定在6亿多头。

自从八十年代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后,小规模的屠宰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也带来了病害肉泛滥,产能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

此后,针对屠宰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意在规范屠宰行业标准体系,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保障人民吃肉安全。

但从结果来看,我国的屠宰行业仍以散户为主,定点屠宰率虽然有所上涨,但仍不到40%。

从屠宰企业构成来看,中小屠宰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局,数量大幅减少,从年的超10万家减少到年的19家。

规模定点企业稳步增加,目前已有近家。

这是由于屠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屠宰开工率低,竞争激烈,毛利率也低,一头猪就赚那么三五十元,生猪价格波动又大。

加上屠宰行业已逐渐往自动化和机械化发展,因此,只有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同时,由于上游生猪来源分散,加上地方保护主义、辐射半径、运输成本等各方面的限制,集中度非常低。

TOP50企业的屠宰量只占全国的18%,TOP3企业分别为双汇、雨润和众品。

对比国外主要生猪养殖国家的集中度,丹麦CR2超过90%,美国CR4也有67%,我国则惨不忍睹。

年,全国生猪屠宰量万头,定点屠宰量万头,双汇屠宰量为万头,占比仅为2.07%和6.43%,这龙头当的窝囊。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整理

不过这事需要队友衬托,可以看到双汇的屠宰量变动不大,而雨润却一泻千里,自从年超过雨润后,双汇已一家独大,成为屠夫中的霸主。

从布局来看,双汇在全国19各省市建立了屠宰基地,率先完成了全国化的布局,行业内也仅有雨润和双汇完成了全国化布局。

双汇建立了完善的检验体系,屠宰工艺是国际标准的,机器设备是欧美进口的,还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对整个屠宰环节实现全程监控。

双汇年的产能为万头,产能利用率能维持在60%左右,远超行业35%的平均率,而雨润虽有万的产能,产能利用率却只有可怜的10%。

可见,这龙头是实至名归,杀的猪又多又好吃。

5

杀了猪,自然要卖,我国的生鲜猪肉主要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三种。

目前,热鲜肉是主流,就是农贸市场肉摊上卖的肉,毕竟我国人民吃肉最讲究的仍是口感和新鲜。

冷冻肉是指宰杀后速冻,能保存12个月以上,吃的时候才解冻,但营养价值较低,适合工厂、学校等地方使用。

冷鲜肉则是在0-4度低温下无菌加工和冷却排酸后放在超市、零售店里面的肉,被誉为集安全、卫生、美味、营养、方便于一体的优质“鲜肉”。

不过,我国买菜的主体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对冷鲜肉认识不够,不是很感冒,但冷鲜肉增长最快,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已占生鲜猪肉的20%以上。

双汇的产品以冷鲜肉为主,年占比在60%,为了把肉卖出去,双汇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截至年底,双汇也在全国29个省设立了分支销售机构,终端网点超过6万个,包括特约店、大中型商超、餐饮和加盟商等。

电商平台作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双汇自然也来插一脚,不仅建立了自有平台,还与京东、天猫、1号店、苏宁易购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双汇还在全国建立了18个冷鲜肉生产基地和专业的物流冷链配送中心,能实现在大多数省市的朝发夕至。

总的说来,杀猪卖肉技术含量不高,赚的也是辛苦钱,双汇能耐得住寂寞,通过多年的耕耘,把这门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好企业无外如是。

双汇的屠宰业务某种程度上说,属于靠天吃饭,企业的盈利与生猪价格波动呈反向关系。

猪价上涨,市场供小于求,收不到猪,产能利用率低,毛利率下降;猪价下跌,则反之。

一般来说,受生猪生长周期和养殖户结构的影响,生猪价格呈3-4年的周期变化,始于年6月的这波下行周期有望持续到年。

与之对应的是,双汇屠宰业务的毛利率在年H1见底,随之反转,年H1已达到10.28%。

年H1屠宰量.45万头,同比增加30.42%,头均净利也从年的35元提高到年H1的52元。

因此,才有了双汇中报业绩的超预期,但年的美好预期却因为猪瘟事件大受影响。

双汇Q3单季度的屠宰量为万头,同比增加0.4%,生鲜肉销量约38万吨,同比减少4.1%,导致营收同比-3%,净利润同比+2%。

可谓惨淡,刚吃了顿饺子,又开始挨饿。

6

从现有情况来看,四季度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不过,凡事要从长远考虑。

猪瘟事件的全国蔓延,再次给政府敲响警钟,在食品安全、环保趋严、规模优势等因素的作用下,屠宰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屠宰业务本身是个苦逼行业,个位数的毛利是其最大的硬伤,遇到行情不好,有可能还亏本。

但双汇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精细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导致其经营效率非常高,多杀猪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从其ROE看,在屠宰业务营收占大头的情况下,无论行情好坏,毛利高低,都能带来非常可观的净资产收益率。

因此,多杀猪才是王道。

头几年,因为生猪价格高,屠宰毛利低,双汇从Smithfield加大进口美国猪,控制屠宰规模,意图降低成本。

这个思路无疑是错误的,年4月,中国把美国猪的税率从12%提高到了37%,这也算帮助双汇下决心了。

从双汇的新一届管理层看,以生鲜战线出来的为主,更能摸清行业脉络,年提出了屠宰“大进大出上规模”的战略。

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猪价下跌时,屠宰放量相对容易,而猪价上涨时,毛利低,别人不愿意干,可以抢别人的市场份额来实现增长。

目前双汇的产能两班倒能达到万头,如果市场份额达到4%,就能实现满产,其屠宰业绩将实现翻番,这无疑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或许等以后双汇不用勒紧裤腰带分红后,多建几个屠宰基地,仍是一笔好买卖。

一猪多吃,你值得拥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14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