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一篇有关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掮客们”们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首先提到的便是《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原站长郭海。
作为“御用记者”的郭海,在江西的官场上地位十足,“在地市党报的报道文章中,郭海的名字排在陪同调研的厅级干部之列”。郭海的落马,也再一次凸显了媒体地方站之乱象。
“地下组织部长”、“御用记者”在官场能量巨大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7月13日发布消息,宣布苏荣案逐步进入司法程序。与此同时苏荣家族背后的隐秘掮客也一同被起底。这其中之一的,便是被中央组织部点名批评的郭某。据澎湃新闻证实,郭某就是《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原站长郭海。
这位有着“地下组织部长”、苏荣“御用记者”之称的《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原站长,凭借其所依附的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一度在江西官场迸发着巨大能量。
▲右排中间穿灰色外套者即为郭海
公开报道显示,一位知情江西媒体人士透露,郭海与苏荣的关系已经超过了省级党报“跟书记”的记者,“苏荣到哪都会带上他”。正是基于郭海与苏荣夫妇这层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的办公地点成为一些江西官员蜂拥登门拜访的场所。
“最早揭露苏荣的媒体恰恰是《中国经济时报》”澎湃新闻的相关报道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舆论汹涌,公众对腐败现象愤慨之余,也对媒体人沦为贪官“御用文人”的现象无比失望,矛头也直指郭海及所属的《中国经济时报》。微博转发中,独立记者、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建峰发声,疑为《中国经济时报》报辩护,并称“最早揭露苏荣的媒体恰恰是《中国经济时报》”。
据了解,刘建峰年加入《中国经济时报》,与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是同部门同事,关系亲密。作有《平度超限战》、《钱云会案证人调查记录》、《乌坎密码》等著名报道。刘建峰在微博发文称,年7月他报道了苏荣的“十万人安全转移无一伤亡”是造假欺骗公众和中央,揭露抚州欲以封口费贿赂他封锁消息,郭海当晚急赴北京找报社社长和上级单位公关,报道被封禁,连同他本人也遭受打击报复,一年后,愤而出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经济时报》创刊于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其办报方针为“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读者对象为国际国内政务和商务人士,有较强的消费影响力。
地方记者站频繁成为媒体业污点寻租重地据媒体证实,郭海最早是做图书生意起家的书商,后花费巨资经过多方运作,年成功上位成为《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站长。
年,与郭海同属中国经济时报社的《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因涉新闻敲诈被撤销。
更早之前曾有四家报社地方记者站的正副站长——《中国食品质量报》社原四川记者站副站长汪启明、《中华工商时报》社原浙江记者站站长孟怀虎、《经济日报》农村版原浙江记者站副站长卜军、《中国工业报》社原河南记者站常务副站长陈金良因涉嫌敲诈而被捕。
年5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在近期的专项治理工作中,撤并了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个,清退违规人员名。
媒体地方站频繁成为媒体业污点寻租重地,资深媒体人笑蜀曾说,“部委报刊所属的各地记者站,几乎都无关新闻,都是用采访换钱。有些媒体的内参,虽然不如新华社的《动态清样》,但也要送到所有中央委员尤其所有政治局委员的案头,记者站看谁不顺眼,在上面随便参一本,也够对方喝一壶的。所以,记者站惯用的手段就是,听到谁的负面消息,赶紧派记者第一时间过去采写内参稿,再毕恭毕敬呈送对方‘核实’,接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那么多批评报道最终都去哪了?都在换成一札札百元大钞之后,锁进了报道对象的保险箱,或者被报道对象烧成灰烬了。”
年,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研究会副理事长罗盘被带走调查。此前,罗盘曾担任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社长。当时,一篇名为《正厅级记者罗盘的江湖恩仇录》的文章在网上传播较广,该文揭露的新闻寻租事实让外界“大开眼界”。
究其原因,传媒法学者魏永征曾撰文指出,在中国国情下,眼下要切断新闻与权力的联系是不可能的。要克服新闻寻租现象,就不仅要对新闻媒体和记者,也要对相应的权力部门与媒体的关系作出必要的规范和约束。
***
本文由“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ID:lanjingcj)授权转载。
投稿请发至邮箱:zhanwancheng
newrank.cn媒记赞助商:达观数据
内容转载自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