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弄、桶街、野猫弄、渡鸡口、双门……
这些福州曾经的老地名
还有谁记得?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推进,
不少地名只能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
好消息是
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名的保护与传承,
福州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
将华林路、北后街等个地方
列入福州城区老地名保护名单。
快来看看都有哪些个地方上榜了!
1路
上下杭
澳门路
2街
南后街
太平街
3地片名称
中洲岛
洪塘
4路口
东街口
五里亭
5坊
衣锦坊
文儒坊
6巷
郎官巷二梅书屋
黄巷小黄楼
7里
府学里
8弄
立本弄
地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也是历史的“活化石”。
除了以上介绍的地方,
此次还有华林路等50条路、
北后街等17条街、新港等20处地片名称、
思儿亭等22个路口、鳌峰坊等8条坊、
杨桥巷等42条巷、西峰里等8个里、
花园弄等4条弄列入福州城区老地名保护名单。
完整名单看这里
(请滑动右侧滑轮查看↓↓↓)
地名保护名单
(一)路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华林路
在鼓楼区华大街道、温泉街道,福州城区北部主干道,东西走向,西自三角井,东接五四路,全程米,宽21米,因途有宋初名寺华林寺,故名。
2
中山路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丽文坊之东、冶山之南,原称“贡院前”。南北走向,长米,宽10米。因明成化七年()以后,福州贡院移设于此而得名。是贡院南大门的一条通道。
3
鼓东路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今开元寺之南。东西走向,西自“八一七”北路,东至井大路。全长米。宽7.3米。因在鼓楼之东,故称“鼓东路”。
4
温泉路
在鼓楼区东部温泉街道。南北走向,东起东大路,北至永安街,现延伸至湖东路,长近千米。地下多有温泉。
5
化民营路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五四路西侧。东西走向,东自五四路,西至井大路。长,宽3米。五代时,为闽王宫东府的护卫营地,称“护闽营”。因“护闽”与“化民”音相近,日久因而改称。另一说,清初附近多住旗人,称“旗营”。“旗子弟”无所事事,养“画眉”鸟作乐,于是俗称“画眉营”,久之,谐音转为“化民营”。
6
鼓西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唐名宜兴坊,宋名遵义路,又以北侧有盐道衙署,称盐道前。曾因在鼓楼之西向,称鼓西铺,民国22年()改名鼓西路。东西走向,东自鼓楼前,西至湖滨路,全长米,宽7.3米。
7
北大路
在鼓楼区的北部,属华大街道和鼓西街道,南自度街口,北至三角井。北大路原称“土街”,包括度鸡里、夹道坊、拱辰坊、北门街、北门兜等路段。
8
铜盘路
在鼓楼区五凤街道左海公园北侧。东西走向,东起华林路,西至白龙村。全长米,宽23米。《福州百科全书》说:“因路穿过铜盘村,故名。”
9
西洪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和洪山镇。东西走向,东自鼓西的湖头街,与鼓西路接,西至祭酒岭,与杨桥西路相接,通洪山桥。因称“西洪路”。
10
省府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原闽浙总督署的南面。民国时期总督署改为福建省公署,因称“省府路”。东西走向,东自宣政街(八一七北路),西通达明里(达明路)。长米,宽约10米。
11
达明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南北走向,北接鼓西路,南通杨桥东路。长米,宽7.5米。
12
肃威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原省府西侧。南北走向,北接鼓西路,南通省府路。长米,宽3至7米。明代时,俗呼马房巷,又叫便民巷。
13
元帅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元帅庙之东,因称之。南北走向,北接鼓西路,南至杨桥东路。长米,宽5米。元帅路,元代名眉寿坊。
14
虎节路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省府路之南,并与之平衡。东西走向,东起宣政街(八一七北路),西至达明路。长米,宽4米。因唐时有“虎节门”,门外有桥,称“大航桥”,桥南为全城货物集散地,以后逐渐成为街区。民国时期修成马路,因称“虎节路”。
15
东大路
在鼓楼区水部街道、温泉街道,东街之东,通东门。东西走向,西自五一路,东至六一路,全长米,宽18米。是城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之一。
16
贤南路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妙塔街的南侧。东西走向,西起宣政街(八一七北路),东通开元路,原长米,北折妙巷,现向东延伸至井大路,增长米,宽2.5米。
17
大根路
在鼓楼区东街南侧,原将军署照墙之南。南北走向,北起东街,南至城守前东口。原名“大墙根”。
18
城守前路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大根墙,西至仙塔街。清代为“旗界区”,清代为“旗界区”,设有“副都统署”和“城守营副将署”,筑有高墙若“城”,驻兵防守。因称“城守前”。
19
津泰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东西走向,东自津门路,西达南街安泰桥畔。全长1米,宽5米;20世纪末,高节路拓宽并入,东通五一北路。
20
法海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于山北麓。东西走向,东自津门路,西至花园路。长米,宽6米。因路南有法海寺而得名。
21
圣庙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东西走向,东接花园路,西至南街(八一七路),南为新权路。全长米,宽8米。初名进德坊,宋政和年间更名兴贤坊,俗称府学前。民国时期,因中有文庙,又称圣庙,名“圣庙路”。
22
道山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八一七”北路西侧。东西走向,东起“八一七”路的安泰桥,西至白马北路。因在道山(即乌石山)北麓,称“道山路”。
23
乌山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绕乌山南侧,东西走向,因乌山而名。东自南门兜,西接白马路。全长米,宽10.5米。
24
白马路
沿白马河东侧,跨台江、鼓楼二区。南北走向,北自西门兜,南接三县洲大桥。全长米,宽16米。分白马南路、白马中路、白马北路。
25
澳门路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和南街街道的交界处.南北走向,南通道山路,北至吉庇路。长米,宽18米。北有澳门桥,因名。
26
福新路
在鼓楼区水部街道。东西走向,西自水部门兜,至鼓山镇的埠兴路。全线分福新西路(水部门兜起至六一路)、福新中路(从六一路起至连江路)、福新西路(从连江路至埠兴路)。全长米,宽11.6米。
27
得贵路
在鼓楼区温泉街道。东西走向,西自五一路,东通六一路。全长米,宽16—17米。原为“得贵巷”,扩为公路后称“得贵路”。
28
东岳路
在东门外,今晋安区塔头路之南。东北、西南走向,西接桂香街,东至连江路。有东岳庙,祀“东岳泰山天齐大生仁圣大帝”,故称。
29
塔头路
在东门(旧称行春门)外、晋安桥东。东西走向,西自六一路,东接连江路,全长米,宽17米。
30
象园路
在台江区象园街道,国货路之东。东西走向,西接国货路,东至象园桥,因称“象园路”。现改为国货东路,通至连江路,全长米。
31
上杭路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彩气山南麓。东西走向,西起白马南路,东经水巷,达小桥(八一七中路)。全长米,宽4至14米。因称“上航街”,后以其谐音,改称“上杭路”。
32
下杭路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之南,与上杭街平行。东西走向,东起小桥头,西至白马南路,全长米,宽11.6米。原称“下航街”,后改为“下杭街”。
33
中平路
在台江区苍霞街道。原为田垱街。东西走向,西自苍霞小区白马南路,东到解放大桥头。全长米,宽6.5至7.5米。
34
乃裳路
在台江区帮洲街道。原称万侯街,街上有闽清会馆。爱国华侨黄乃裳曾住会馆旁的环竹楼,鉴于黄乃裳开发“新福州”等功绩,民国37年(),改名以乃裳路。
35
瀛洲路
在台江区瀛洲街道.东南西北走向,东南自台江路,穿过瀛洲河,西北至后洲街道五一南路的台江广场。
36
隆平路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和苍霞街道。东南至西北走向,东南起于中平路,西北止于上杭路油巷下。长米,宽11.6米。以万隆弄与中平路各取一字称“隆平”。
37
延平路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海防前.西南向东北走向,西南接河下街,东北过龙岭巷至平和里。长米,宽11.3米。路中有“延太弄”和“平和里”因称“延平路”。或曰,因此地建有延平会馆,而名。
38
对湖路
在仓山区对湖街道。泛指麦园路西南、上三路北、福建师大附中一带地域,又称大湖。相传古代这里有两湖隔路相对,因称“对湖”。东西走向,东与麦园路相通,西与海军路、岭后路相接。全长米,宽7米。
39
上藤路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临江路,东南连中藤路。全长米,宽7米。
40
下藤路
在仓山区下渡街道.南北走向,北自小岭,南至三叉街。全长米,宽7.3米。是下渡的南段,古称“下渡尾”。今称“下藤路”。
41
梅坞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烟台山公园东面,南北走向,北起观井路,南至麦园路和塔亭路的交接处。长米,宽10米。梅坞,古代作为地片名,因多种有梅花,因称“梅坞”,又称梅花坞。
42
麦园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塔亭路,西至对湖路,因为清代的麦园,故称。全长米,宽8米。
43
观井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和临江街道。东西走向,西起解放大桥,与仓前路相通;东至上藤路和临江路的交汇点,与观海路相接。中通梅坞顶。古代路中有“观音井”,因称“观井路”。
44
观海路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今六一南路的东侧,南北走向,北自闽江边的海关埕,南至观音井,各取一字为路名。长米,宽6.5米。
45
仓前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东西走向,东自解放大桥(江南桥),西接龙潭路,全长米,宽7至15米。明洪武年间(--),在仓山天宁寺址建盐仓,至嘉靖年间(--),商人已创私仓百余所。在盐仓前面的街道就称“仓前街”,也称“盐仓前”。
46
公园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南北走向,北自陶园,与立新路相接;南通人民公园,与上三路相通,因称“公园路”。
47
乐群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西北、东南走向,西北起于烟台山公园,东南止于爱国路。全长1米,宽4—6米。
48
塔亭路
在仓山区仓前街道。东西走向,东自上医院,西至麦园路的梅坞顶。
49
鹭岭路
在仓山区上渡街道龙潭窟之南面,近东西走向,东北接上渡路,西南至盖山镇的黎升村,经鹭岭里,因称“鹭岭路”。
50
国货路
是台江区东西向的一条主干道。西自洋头口,东达连潘(连江路),现分国货东路、国货西路两段:国货东路从六一路至连潘,国货西路从洋头口至六一路,全长米,宽7至12米;1年扩东线,拓宽到27.6米。国货路,始建于民国3年()。
(二)街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北后街
在鼓楼区华大街道,“北大路”西,福州“西”者为“后”,因称。南北走向,北自三角井,南接营尾。
2
永安街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原是汤门的城边街。东西走向,东自汤门街口,西至汤关闸,接庆城寺。古为福州温泉的内汤井区。
3
城直街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南北走向,南自湖东路,北至“冶山古迹”石刻。长米,宽3至4米。曾称城隍街、“城隍庙直街”。
4
择日直街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后曹。有择日直街、择日横街之分。择日直街,东西走向,东至北大路,西至卧湖路,长约70米,宽2.5米;择日横街,南北走向,备齐湖东路,南街择日直街,长约米,宽2.5米。直街,旧称淳仁里,有择日馆多家成街,故称。
5
湖头街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南北走向,南自鼓西路、西洪路交叉口,北抵西湖后门。湖头,指西湖之头,在西门兜的湖头桥之西。
6
东街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西走向,西自东街口,东至五四路口,全长米,宽31米。唐代称左通衢,宋代名凤他坊,明代改东街,民国初曾称光复路,建国后复今名。
7
仙塔街
在东街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南侧。南北走向,北自旗汛口,南至津泰路,接津门路。全长米,宽20米。
8
卫前街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鼓东路,开元寺之南。东西走向,东自井大路,西接破私里。
9
南后街
在鼓楼区南街之西,与南街平行。西者,在南街之后也,故称南后街。南北走向,北起原杨桥巷西口,接达明路,南越澳门桥,通澳门路。全长米,宽12米。南后街界于“三坊”与“七巷”之间,是联结“三坊七巷”的中轴,使之形成鱼骨形的格局。
10
桂香街
梅仙街
桂香街在福州东门外晋安区塔头路南侧,比邻着康山。东西走向,西自塔头路,东接岳峰路。
11
琯后街
在台江区新港街道、国货西路北侧。因居琉球馆南面,称“琯后街”。
12
金铛街
在台江区新港街道,国货路中段支路,东西走向,东自五一路,西至打铁垱。原名“金堆洋”,是一片种植水稻的农田和鱼塘。夏天稻熟,金灿灿的一大片,如黄金铺成,因称“金堆洋”。唐以后这里渐成民居,发展成街市,因称“金垱街”。
13
河下街
在台江区的义洲街道。原东西走向,东接延平路,西抵白马河的河下桥,因称“河下街”。
14
老药洲街
在台江区的瀛洲街道,俗称“老鸦洲”。东西走向,西自五一路,东至六一路。老鸦是一种大鸟。清时瀛洲河东面洲地尚未开发,常有老鸦成群结队栖息于此,因称“老鸦洲”。
15
马厂街
在仓山区对湖街道。西北、东西走向,上自对湖路,下至程埔头。明戚继光领兵剿倭时曾驻大批军马于此,因称“马厂”,以后成街,则称“马厂街”。
16
三叉街
在仓山区三叉街街道。三叉街介于江南铺和白湖亭之间。旧时在下藤路口南有三条小路交叉,而向南一段市街,街铺密集,俗称“三叉街”。
17
太平街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于山白塔寺之北。东西走向,西接新权支巷,东杰观巷,登于山。
(三)地片名称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新港
在台江区东部新港街道,琯前、琯后、南公园等一带地区。古称河口,或河口尾。自北宋开始,就成为福州内河的一个港口,并有造船的历史。
2
南台
泛指福州南门的南郊外,包括现在的台江区和仓山区的老市区。
3
台江汛
在台江区八一七南路以东后洲街道和瀛洲街道以及中洲岛沿闽江一带的地域。
4
帮洲
位于台江区帮洲街道,泛指同德桥西南、同德路西侧的地域,面积0.38平方公里。
5
义洲
在台江区西南部、工业路以南的义洲街道。这里原是临闽江的一片洲地,居民多在此养鹅为生。所以也称“外洲”或“鹅洲”。福州话“外”与“义”谐音,“鹅”也与“义”谐音。久之久之,不管是“外洲”还是“鹅洲”,都转化为“义洲”。
6
苍霞洲
在台江区南部苍霞街道。原为闽江水域,由于沉沙淤积,从宋朝开设逐步拓为沙洲,后于陆地相连。初多渔民栖息,本名“仓下洲”,因面对盐仓前(今仓前山)而名。及至明朝,“苍霞晚照”为南台十景之一,因改名“苍霞洲”,沿用至今。
7
鳌峰洲
在台江区的东南部,过排尾桥的一片冲积洲地,属鳌峰洲街道。
8
远洋
在晋安区鼓山镇的鼓山西麓,俗话说:“远洋鼓山边”。面临南台江,原称凤洋村。
9
泛船浦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临江境。明代弘治十一年(年)太监邓某人来闽督管海上船舶,贪受外人厚贿,将该地租给外人开凿新港,以供外船停泊。外国者,番也,所以称“番船浦”,谐音为“泛船浦”。
10
龙潭角
在仓山区上渡街道临江处,也称龙潭窟。
11
港头
在仓山区下渡街道。六一南路与连江南路之间,工农路沿线地块。古代为下渡的渡口,因称“港头”。
12
洪塘
在仓山区建新镇、南台岛的北部,东临闽江北港,西临闽江南港,北靠洪山,其周围田野多有池塘,因称“洪塘”。
13
凤冈里
在仓山区建新镇乌龙江北侧,也称“凤凰冈”,俗称“凤冈里”。其东北有“凤冠山”,分为五支,其形如凤,故名。
14
义序
在仓山区盖山镇高盖山之南的乌龙江北岸。原为高盖山的“外屿”,因福州方言“外屿”与“义序”谐音,讹称为“义序”。
15
龙岭顶
在台江区大庙山东北半山腰。南北走向,南通油巷下,西北达马口,西南有斜坡上大庙山。岭长米,宽4至10米,总面积平方米。
16
十锦祠
在仓山区上藤路与下藤路连接处。元末明初,分为仓前山、十境。原名十境祠。
17
中洲岛
位于闽江北岐的白龙江中,北望楞严洲,南隔盐仓前。
18
三县洲
位于白龙江心,中州岛上游千余米处,现属仓山区管辖。相传古时闽江上游山洪暴发,泥沙淤积,于明成化年间(--)形成洲地,状如巨舟。当时,闽县、候官、怀安三县船民纷纷前来插篱圈地,引起争执,愈演愈烈。经由福州府判归三县共管,因名“三县洲”。
19
大庙山
位台江区上杭路、大庙路和延平路之间,面积约6公顷,山高31米。
20
祭酒岭
在鼓楼区西洪路上,原名高安山,系古代西驿道送别之地。
(四)路口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思儿亭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树兜北面半里许。传说明戚继光从浙江挥师入闽抗倭,军令严明,于宁德岭斩子,班师进榕城,在此思念儿子,悲悯之情,后人为建思儿亭,因名。
2
井楼门
在福州城之东北面,鼓楼区鼓东街道的井楼门。古井大路北口,是古代北驿路的总路口,行人络绎不绝,为五代夹城东北门。
3
渡鸡口
也称土街口。在鼓楼区华大街道。
4
三角井
在鼓楼区华大街道,北大路与华林路、铜盘路交叉口,为福州府城的北门兜。古时因井栏木制,故称“柴井”;又限于地形,井栏三角,俗称“三角井”。
5
鼓楼前
鼓楼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东街口之北。鼓东路与鼓西路交接处。鼓楼的南大街称“鼓楼前”,是鼓东路与鼓西路的连接处。
6
东街口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古时北有宣政街,南有南大街;东为左通衢,西为右通衢,是省城的中心。晚清的后直卫,仍是东街、杨桥路,与“八一七北路”相交处,是个十字路口,因称“东街口”。
7
旗汛口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与仙塔街、井大路相交处。其地名出自旗营。
8
军门前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津泰路中段。东通津门路,西抵安泰桥。
9
仓头角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米仓前之南,通蔡院庄,于光禄坊与通湖路交叉的河沿。长65米,宽4米。因古代有“闽五百罗汉寺”,明初寺改为常丰仓,因称“仓角头”。
10
津门头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仙塔街之南津门路。
11
南门兜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为明福州府城的南大门。
12
西门兜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福州府城的西大门。今鼓西路、西洪路与湖滨路交叉口。
13
水部门兜
在鼓楼区水部街道,福州府城的水部门。今五一路与福新路相交处。
14
象园头
在晋安区象园街道,今六一路与国货东路交叉口。属清初靖南王耿精忠的“耿王庄”范围之内,因为专门豢养印度象之所,故称“象园”。有桥,称“象桥”。
15
五里亭
在晋安区鼓山镇后浦村。因距福州水部门五里而遥,故称“五里亭”。为古代送别长亭。
16
洋头口
在台江区茶亭街道,茶亭与吉祥山交接口。古时茶亭街西侧有十八个村庄,称十八洋。其东路之口,通河口铺,因称“洋头口”。
17
大桥头
大桥者,即旧“万寿桥”。在台江区中亭街南头,称“大桥头”。属台江区后洲街道。
18
小桥头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安民崎以南,古称:“沙合桥”。
19
马口
在台江区延平路与、学军路的交叉口。
20
程埔头
在仓山区对湖街道,麦园路之南。《藤山志》载:“藤山西北麓迤曲为程埔山”,因称“程埔头”。
21
三角埕
在仓山区城门镇前锦村福厦公路旁。古代路引,青圃兰圃慢慢走,乌龙过江三角埕。
22
树兜
位于五四路北端,华林路与五四路的交叉口。原是福州东北部的一个自然村,在汤边之北,思儿亭之南,系井楼门外去北岭的必经之路。
(五)坊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衣锦坊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位于南后街西侧,与黄巷相对,东西走向,东起南后街,西跨通湖路到驿前桥。全长米,宽4至5.5米。衣锦坊为福州“三坊七巷”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间称棣锦坊,南宋改名衣锦坊,一直沿用至今。
2
文儒坊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西侧。三坊中居于当中,与安民巷相对,东西走向,东起南后街,西过通湖路,接金斗桥河沿。全长米,宽4至6.5米。旧称山阴巷,初名儒林,宋代改文儒坊,明代又名尚书里。
3
光禄坊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西侧,是三坊中最南的一坊。东西走向,东起吉庇路,西至环城路、全长米,宽10至12米。因坊内有“三山藏”之一的闽山,所以旧名闽山坊,宋照宁以后改为光禄坊,沿用至今。
4
朱紫坊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安泰河之南、安泰桥之东。东西走向,东起津门路,西至八一七北路,与桂枝里相对。全长米,宽4至5米,形成于唐末五代。
5
三牧坊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北侧。南北走向,西自东街,北达卫前街,全长近米,宽2.5至3米。
6
鳌峰坊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于山北麓。东南、西北走向,东通北部门街(今五一北路),西达津门楼、法海路。东口南侧古有九曲亭,可通于山;西口转观卷,也通于山。全长米,宽6至12米。
7
善化坊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水关东北面。南北走向,南起杨桥东路,北接鼓西路。全长米,宽4.5米。
8
粤华坊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南北走次昂,南自观海路,北至前街,全长米,宽1.5--2米。“粤”者,广东省也。这里多为广东人所居,因称“粤华坊”。
(六)巷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杨桥巷
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居七巷中的最北端。东西走向,东起东街口,原来西至杨桥头南后街口,过双抛桥,接文藻山。全长约米,宽4米。杨桥巷,旧名右通衢,南宋时称登俊坊。
2
郎官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杨桥巷以南,东西走向,原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水流弯相对。全长米,宽2至4米,郎官巷,古称延福里,宋改荣亲里,又改郎官坊。宋《三山志》载:“郎官巷,以刘涛子孙皆为郎官,故名。”
3
塔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郎官巷以南。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全长米,宽2.2至4.5米。塔巷旧名修文坊,北宋知县陈肃改为“兴文巷”,南宋称为“兴文坊”,明又改为“文兴坊“。因闽国时在坊之北口建有育王塔和塔院,所以称“塔巷”。
4
黄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塔巷以南。居七巷之中。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衣锦坊相对。全长米,宽5至7米。黄巷,唐代及其以前即名黄巷,宋时改新美坊,又称新美里。
5
安民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黄巷以南。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及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全长米,宽3至5米。安民巷北宋初为锡类坊,宋中叶改为元台育德坊。元代又改为贞节坊,明万历年间恢复安民巷。
6
宫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安民巷以南。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接丰井营。全长米,宽5至8米。旧名仙居里。宋代改为聚英坊,元代又改为英达坊。明初复英类坊;明成化年间,以巷内曾建紫极宫,称宫巷。
7
吉庇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东侧宫巷以南。是七巷中最南端的一巷。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光禄坊相连。南临安泰河,原唐末罗城大濛。原名“耆德魁辅坊”或“魁辅里”。以里人郑性之状元及第,位居辅宰故。又载,郑性之状元及第,故称“及第巷”,谐音成“吉庇巷”。
8
洗银营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南后街西侧,系闽山巷中段的一条横巷,东西走向,中有几曲。东口在闽山巷,西端折北,通衣锦坊。清《榕城考古略》载:“巷曰洗银营,今称梯云里。”
9
察院庄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仓角头西北,通往米仓前。以明代福宁道西察院设此,故名。
10
闽山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贯南后街文儒坊和衣锦坊之间,南北走向,长米,宽2米。因在闽山之麓,古称“闽山坊”,现称“闽山巷”。
11
早题巷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光禄坊东北侧。南北走向,南起光禄坊,北通大光里三官堂。长米,宽1.5至2米。含有“早题金榜”之义。以其谐音,俗称枣泥巷。
12
钱塘巷
在鼓楼区华大街道。东西走向,东通鼓屏路,西达北大路,中有一折。
13
后曹巷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东西走向,东自卧湖路,西至通湖路,长米,宽3米。
14
保定巷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东西走向,西接善化坊,东至通湖路。长米,宽4-6米。
15
秘书巷
在鼓楼区温泉街道。南北走向,南自北大路,北至永安街。清《榕城考古略》载:“旧名善寿坊。因陆蕴、陆藻兄弟官秘书,居此,因名。俗讹为篦梳巷。”又说“篦梳巷”。
16
蒙古营巷
在鼓楼区温泉街道.得贵巷之北,东西走向,西起五一路,东接医官庙和纱帽井。以清初旗兵入闽,其中有一支蒙古兵驻此,因称“蒙古营”。
17
都司巷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鼓楼前东侧。南北走向,南口鼓东路,北口城隍街。长米,宽3米。为明都指挥使司署所在地,故称。
18
龙山巷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开元寺之北。清乾隆《福州府志》载:“开元寺后。”西接尚宾路,东至七穿井,折南与井大路相通,长米,宽4米。龙山又称灵山,所以龙山巷也称灵山巷。
19
西牙巷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位于肃威路与达明路之间,南北走向,南接省府路,北接鼓西路,长米,宽2米多。旧名西衙巷,为闽时官廨所,即闽王审知时官府衙门。“牙”者,“衙”也。五代以后,衙门成市,改称“西牙巷”。
20
能补天巷
在鼓楼区鼓东街道,湖东路中段北侧城隍街之东,古称“广丰境”。南北走向,巷长米。
21
石井巷
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南侧。清《榕城考古略》称:“旧名清泰坊,有苏公井,故名。”
22
孝义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南侧,清《榕城考古略》载:“一名小石井,亦名朝仕坊。宋朱敏元居之,故名。南通登龙巷。”
23
花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南街东侧。原名蔡奇巷,以蔡奇所居也。宋末在巷内设“百花务”,更名为“花巷”。
24
织缎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津泰路北。东西走向,东接中军后,西转至南街。长米,宽3.5米。古称嘉荣坊。宋元设“文绣局”,绣工穿行其间,日夜劳作,故称。
25
宦贵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是法海寺东侧的一条小巷,北接法海路,南至于山北麓。长75米,宽2.5米。传说,麻喇国哈卜满于明永乐十三年(),率妻子入朝,安置在巷内,福州人因称其为“番鬼巷”,以后觉得不雅,以其谐音,改称为“宦贵巷”。
26
花园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朱紫坊南面,圣庙居委会北部,南起花园弄,北至朱紫坊,为南北走向,长75米,宽2.2米,因里内有芙蓉园而得名。年改名红卫支弄,年恢复原名。
27
灯笼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丁戊山北麓。东西走向,东起仙塔街,西至东泰路。长米,宽4米。以宋里人樊仁远、樊仁达兄弟登科,原称“登龙”。后又以制作灯笼之故。改为“灯笼巷”。
28
锦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花巷之南。东西走向,东接横锦巷,西通南街,与黄巷相对。长米,宽4.4米。因巷内有通贤境社,古称“通贤境巷”,简称“境巷”;又以“境”与“锦”谐音,民国时期转称为“锦巷”。
29
南营巷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南北走向,北接石井巷,南通津泰路。长米,宽3.5米。古称贞寿坊。因地近南门,故称“南营”。
30
侯官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道山路之北。东西走向,东起民居,西至澳门路,与桂枝里平行。长75米,宽2米。古时侯官县衙在岊江,唐贞元五年()徙入城内。明洪武三年()即建于道山路(原省卫生学校),宣德十年()以后,堂宇不断修葺,一直沿至清末。因此,道山路以往俗称侯官县前,而县衙后的一条小巷,就称为侯官巷。
31
学院前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文庙之北。东西走向,东自福涧街,西至南街,接道山路。“学院”者,明初为试院地,清代为提督福建学政署也,今延安中学系其旧址。其前为“学院前”,其左为“学院后”。
32
观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东南、西北走向,有观巷和观巷支弄两条平行的短巷,上起法海路、津门路、下接太平街。旧名“仙迹坊”。
33
玉山涧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东西走向,东起澳门路,与桂枝里相对,西接仓角头。长米,宽2.5米。
34
安乐巷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安泰桥之南。一巷三折,东自南街清真寺北侧入,约50米处北折,北口链接桂枝里。巷长米,宽1.5米。巷内旧有“万寿寺”,因亦称“万寿巷”。明初,清真寺扩建,将万寿寺纳入其中,随之改为“安乐巷”。
35
天皇岭巷
天皇岭,也称“天王岭”,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南北走向,竖跨乌石山东麓,南自冠亚广场,北达道山路,长米,宽4米。
36
银湘巷
在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东侧。东西走向,东自匡门里,西接横街。这里古时河塘沟渠纵横交错,总称“银镶浦”。在月光之下,水岸边镶着白花花的银岩石,因此称“银镶浦”。以后银镶浦淤塞成民居,取名“银湘巷”。
37
横街巷
在台江区洋中街道横山。古代福州城南有四案,第一案为横山,在横山之南,就是横街。
38
南禅巷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南北走向,南自延平路,北接亭前街,长.8米。其北为南禅山,山中有寺,称南禅寺。
39
鹤存巷
在台江区新港街道,南公东南隅。是一条弯曲的小巷,西端接路通街,东端接万寿一道。传说是清初靖南王耿精忠养鹤之所,故称。
40
汤房巷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下杭小学东侧。南北走向,长.6米,宽2米,竖贯上杭路与下杭路之间。据载古时巷内有温泉,热度高达C,闻名远近。清时,居民就利用温泉建有多家澡堂,人气很旺,小吃、杂货店铺林立,形成一条小巷,因称“汤房巷”。
41
水巷
在台江区双杭街道,下杭街旧聚英楼菜馆的西侧。南北走向,竖贯上杭路与下杭路之间,长75米,宽2米,巷口通沙合桥(即小桥)。
42
海关巷
在仓山区临江街道。海关巷,南北走向,北自闽江南岸,南接六一南路。海关支巷,东西走向,东自朝阳路,西接六一南路。民国时期设立有福州海关,海关大楼前临江,有广阔场地,称“海关埕”。附件多砖木结构民居和外国人盖的“洋楼厝”,因称海关巷和海关支巷。
43
余府巷
位于鼓楼区鼓西街道。南北走向,南自西门街(今鼓西路),北接后曹和长池头。
(七)里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西峰里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东侧是卧湖路,西侧是通湖路,南接鼓西路,北连后曹。
2
驿里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位于通湖路文儒坊至衣锦坊路段的西侧。元代称“东驿”,明代为“三山驿”,所以称“驿里”。
3
机房里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光禄坊中段北侧,南北走向,为明代丝织业中心。巷内机房密集,机声扎扎,不绝于耳,故称“机房里”。
4
东林里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位于闽山巷与通湖路之间,南北走向,长60米,宽1.6米。里内有林瀚尚书的故居。因明代福州在朝当官者有“四林”,其中林瀚为“东林”,故弄名“东林里”。
5
府学里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圣庙路北侧府学弄东侧,南北走向,全长近米,路宽2米。右为福州府学的所在地,因称“府学里”。
6
桂枝里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安泰桥之西,即安泰右河沿。位于八一七路西侧,东西走向,东口自安泰桥南,通朱紫坊,西口至澳门桥南,通玉山涧路沿。以唐里人陈去疾登进士第为“桂林一枝”,名为“桂枝乡”,亦名“桂枝坊”,后坊改里。
7
秀冶里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朱紫坊之东,旧称“化城坊”,后为“铁冶巷”。《榕城考古略》载:“为古代冶铸之所”,“东南达于九仙麓”。后来不兴铸铁行业,改称为“秀冶里”等。
8
来魁里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位于石塔东侧,东西走向,东起八一七北路,与圣庙路相对,西连文峰里。全长70米,宽1.8米。古称螺女巷。
(八)弄
序号
保护名单
说明
1
立本弄
在鼓楼区南街街道,安民巷北侧。南北走向,长约50米,宽1.5米。民国10年前后,曾有日本浪人在此开设鸦片馆,俗称“日本弄”;后里人恶之,改称“立本弄”。
2
圣君弄
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下杭路南侧、张圣君祖殿东旁的一条小弄。南北走向,长米,宽1.5米。
3
鸡角弄
位于鼓楼区西洪路北侧。这里原有文明的接官亭和浙江会馆。接官亭建筑高大雄伟,三进院落。门口墙上插有一把清朝三角形黄龙旗。鸡角弄适在二者之间,旗角正好斜对着弄口,因名“旗角弄”,后谐音转为“鸡角弄”。
4
花园弄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朱紫坊南面。花园弄,又名花园里,东西走向,东接花园路,西连花园巷,长米,宽2米;因里内有芙蓉园而得名。
想想以后自己生活在“遗产”里,
意义完全不同啊!
来源:文/福建画报图/朱晨辉夏日利胡文罗森祥大海峡图片库
海峡都市报社新媒体生活部出品值班编辑:秀钦统筹:施烁
◆重磅
滨海新城打造福州副中心!8条城市地铁串联新区!到年…
◆福建人注意!如果在海边见到这种“塑料袋”,一定要跑!
◆未来一个月的福州,自行体会……
◆紧急提醒!这个夏天,福州人绝不能错过这件事儿!错过等一年!
赞赏
长按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