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安携弟子徐伟钗用ldquo跨时空

跨时空相见

年清明前夕,在福建省芳华越剧团黄国庆团长的策划下,芳华人联合海峡都市报,用“跨时空相见”的创意,与观众共同纪念芳华创始人尹桂芳先生。

海都报的工作人员数码修复了芳华精心挑选的尹桂芳先生老照片,并利用投影技术将之呈现在屏幕上,芳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传承人王君安携弟子徐伟钗,与尹桂芳先生的“梁玉书”、“屈原”形象进行了“隔空对唱”,这种创新的纪念形式,得到了到场观众的好评。

前来参加活动的,既有照顾过尹桂芳先生的梁梅娟婆婆(92岁),又有一岁就进芳华观剧的小戏迷(5岁),既有热爱芳华的福建农林大学王教授夫妇,又有远自新加坡归来的芳华迷,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隔空对唱”结束后,所有人还同到芳华团部一楼尹桂芳先生铜像前,集体三鞠躬,并献上了洁白的花束。

本活动已于今日(年4月4日)在《海峡都市报》头版及A04整版刊登

海都记者宋晖/文黄启鹏/图

实习生朱高航

清明节前的一个午后,王君安和弟子徐伟钗一如寻常走近芳华剧院,她让团里找来投影仪,将“太先生”尹桂芳的照片投影于舞台之上,当弦乐响起,君安心潮澎湃,与弟子伟钗给“太先生”深深鞠上一躬,君安穿上如照片中的太先生着装,舞着扇子,凝视着太先生,如同隔着时空对唱,在君安眼里她的恩师“太先生”尹桂芳仿佛未曾离去……

剧场里,君安和弟子为5月即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三部尹派大戏《柳永》、《潇潇春雨》、《玉蜻蜓》排练,这是尹派越剧第一次走进最高殿堂。她的面色有些凝重,一丝不苟地化妆、束发……排练的是尹派经典《盘妻索妻》,那是当年尹先生的看家戏。君安和她的弟子已不知排演过多少次,老师的腔调、老师的神情动作,如刀子般刻在君安的心头。君安还未上台,台下已经有了许多闻讯赶来的戏迷:92岁老人追随“太先生”见证了芳华的60年、外公熏陶下5岁的小戏迷,时不时有板有眼就来个“亮相”、还有戏迷听说最近排新戏,专程从新加坡赶来。

年,年仅11岁的小君安凭《学习雷锋好榜样》和《黛玉焚稿》考取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是“太先生”尹桂芳从一撮孩子当中挑中了她,“一进越剧班,太先生说我嗓音条件和年轻时的她很像。”尹桂芳在越剧界是一个传奇,被尊称为“越剧皇帝”,在越剧小生中,有“十生九尹”的说法,是说十个学小生的有九个学尹派。王君安成了太先生的关门弟子。

年王君安在上海滩演出,那是君安作为主角第一次站到舞台中央,那一年她16岁。原本演出计划是一周,却演了足足一个月,她也声名鹊起。尹桂芳又请来当年为她打造《玉蜻蜓》的原班人马,为君安量身定制新版《玉蜻蜓》,剧中君安一人分饰父子二角。君安红了。

王君安却在此时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一走十年。让君安至今抱憾的是,太先生年3月离世,因签证原因,没能及时赶回见老师最后一面。“其实我在太先生身边的时间最久,总觉得我们每天都能在一起,老师永远不会离开我,都没和太先生好好留一张照片。

“常思念,思念长,心弦声声送天上……”君安用这样的方式问候天国里的太先生——芳华何在,问君安好!

结语

饮水辨源,不忘初心,这次活动表达了芳华人对创始人尹桂芳先生的感恩之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芳华人会继续坚持尹桂芳先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团训,为芳华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来源: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合作洽谈:

投稿邮箱:

qq.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ls/10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