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海峡都市报 风车守护者

【八面来风】海峡都市报 风车守护者

他们在80米高空作业,从修复系统故障,到旋紧松动的螺丝,日复一日,成为莆田后海独特的风景线。

风车即便不运行,也会随风摆动,在摇篮般的风车顶端工作,时刻都要保持警惕。

忙的时候,维修工一天要爬四五个来回,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竭。

爬下风电车,一身都湿透了。

风电塔已成为后海的一道风景线。

在莆田秀屿后海垦区,矗立着48台风机电。海风吹起,养殖田水波粼粼,“风车”缓缓旋转,勾画出后海垦区独有的美丽画卷。

风机电是个“大块头”,高度约80米,叶片长约38米,塔体最宽处4.2米,最窄处2.8米,由大及小,伸向天空。相比之下,24小时待命负责“庇护”它们的守护者——风电维修工则个个是小个头。近日,跟随风车维修工高晓华来到塔内体验作业。

50厘米振幅的高空作业

高晓华是莆田人,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年进入福能新能源公司莆田风电场工作。“风车停机后,我们才能进入作业检验,这时候爬风机电晃动最小,但即使如此,振幅也在50厘米左右。”他笑着说,他们的工作经验都是“吐”出来的,人家晕车,他们晕风车。每一个月,他们最少要爬80米的高塔20屡次。

高晓华的同事乌海强也一并前往,由于根据要求,每次操作最少要有两名维修工,以确保安全。尝试登塔前,高晓华给详细讲述了安全要领,并给了一套“保命衣”、一双“铁鞋”,这套设备就有十几斤重。

风机电内部仅一个通顶部的直梯,分三层,宽度仅60多厘米,每阶梯高度为30多厘米,楼梯中间,有一个铝槽。“维修工正常爬行时,防坠扣与凹槽完全贴合,而一旦维修工踩空,防坠扣内一部件会迅速弹出,锁死轨道,确保维修工不下滑。”高晓华给演示着并表示,“铁鞋”的鞋头和鞋跟都是铁质的,是为避免零部件、工具等坠落砸到脚。

60℃中练出的“全才”

“里头像桑拿房,夏天最高温近60℃。”高晓华笑着说,因终年爬高塔,练出了“工夫”,现在爬一次只需三四分钟,下来时基本靠滑。可体验时却觉得没那末轻松,每爬一会就得歇息。风机电顶部机房的空间很狭窄,唯一4五十厘米高,大家需要匍匐才能完成最后的登顶,所以维修工的身高多数在厘米左右——太高太壮的,登顶太难。

每一个风机电有多个信号源,大到系统故障,小到螺丝松动,维修工都要爬上去检验。学机械电子工程的高晓华,也在工作中渐渐变成“全才”,既会机械维修,又懂通讯、电脑知识。

像高晓华、乌海强这样的风车维修工,在福能新能源公司里有50多个。因操作难度大、极耗体,维修工清一色为男性,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且多为本科生。

“风电绿色、清洁、可再生,截至年,已累计上电量47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福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邓毓波表示,新能源产业多项指标都呈两位数增长,未来充满希望。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nr/1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