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刊登福建国学堂解读客家家训之气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闽调研期间,考察了包括“振成楼”等龙岩永定土楼,对客家文化赞赏有加。

振成楼上的楹联,分为“家国篇”、“修养篇”、“处世篇”、“立业篇”和“气节篇”,字里行间传达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富哲思,为后辈确立了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规范。

近日,福建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海峡都市报与福建国学堂联合推出“解读客家家训”栏目,探寻客家家训背后的精神内涵。以上是年10月23日发布在海峡都市报的客家家训解读--气节篇,以下是福建国学堂的梁老师为大家悉心详解的内容全文。

养天地之正气,成万类之高节

土楼楹联一个最重要、最实际的功能,是教育整个家族后代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进取,如何成为能量大有本事的人。

先人借用诸如此类的楹联述志,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谆谆训示子孙据此立身处世,确保家族永昌,良苦用心灼然可见。一代又一代的土楼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熏陶成长。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久而久之,这些渗入到血液中的理念和训句,被演化为一个家庭的家教,被升华为世代的家规家训,被定义为客家大家庭的家风。

今天我们谈一谈学习气节篇的一点体会。

生活之水长流,心灵之悟常有。中国人很善于跟天地万物学习,那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幅楹联。

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几束兰影在疏朗间轻轻摇曳,不用看就能感受她楚楚动人的神姿,感受到她在带露的草尖上流泻的是一种气韵,一种不着红尘的律动。

兰,在春天生长开花,是拜领大自然所赐。没有春天温和的土壤,春风的照拂,春雨的滋润,会有兰花的仪态万方吗?兰花是否知道去领略这番道理啊?

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

空谷生幽兰,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如君子雅洁超脱,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寂寞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

这幅上联提醒后代子孙,虽然有高贵的气节,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土壤、水分,也不会有兰的清幽。旨在提醒我们要知恩报恩。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心怀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馈的信念就会鞭策着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锲而不舍的追求。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人生也因有了爱心、孝心和感恩心而更精彩、更生动、更阳光。

竹,无论酷暑严冬,始终挺拔葱茏。

竹,秀逸有神韵,长青不败,虚心自持,弯而不折,柔中有刚,凌云有意,强项风雪,清峻不阿,高风亮节。被种植在名园,受人爱慕称誉,不改其劲节凌风;长在静僻荒野,没人照料没人欣赏,依旧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以竹的品质、风范,赞品德端庄、特立独行、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人们。

有句话说得好:“君子当如竹。“

虽然竹子有如此多的美好品格,祖先依然教育后代子孙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一种气度,有一种境界。守志向、守本心、守淡泊、守气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无论受人赞誉还是无人欣赏,心不动,才能坚守节操,心不动,才能守护真我。心不动是一种通过自我调节,走向平衡、安静的内心状态。一颗安静的心,才能跳出世俗的羡慕;一颗安静的心,才能消磨贪念与执迷;一颗沉静的心,才能拥有闲散的志趣的淡然境界。

振成楼让人叹为观止。它曾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一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

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

这副对联是近代佛教教育家胡瑞霖临摹赠送给楼主人的。上联意为古时家境贫穷的学子到田里耕作,也携带着经书,一心勤学的典故,赞颂不为贫困所屈;下联说竹,中空、劲节、耐寒,被视为虚心、节操坚定、惯能征服艰难挫折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乐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描绘的“桃花源”一直是人们心中世俗喧嚣之外的净土,那片隐逸、古朴、和平的田园风光和那个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生活,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所在。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有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我们提倡孩子从小学习经典,让经典走入每个家庭,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新时代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并得以延续。

据调查,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经典的环境与气氛,便成为家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学做人的道理。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这种健康的社会规范和个人行为规范,在今日的社会,仍旧是大有裨益的。

让孩子们把读书和劳动相结合,打破实用主义的读书观,学知识先学做人,在劳动中,获取内心的平静,在学习中,学会独立地思考。

曾国藩及其家族是“耕读传家”典范,曾氏家族一直在荷叶塘过着半耕半读的农家生活。亦耕亦读,勤俭持家,敬祖睦邻,成为曾家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曾国藩秉承这样的持家之道,他自己从先辈“半读半耕”的家风中成长起来,又结合自己治学、为官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发扬“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妻子欧阳夫人一起,勤俭持家,教子育女,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啸”:指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

下联承接“耕读传家”,鼓励子孙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有朝一日为国效力,同时必须加强品德修养,具有像竹子一样节操坚定、能征服艰难挫折的优秀品质。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家训,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汲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训是第一份教材。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强烈的家训意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那么何愁千千万万个家庭,不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呢?

历史不只是追忆,更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土楼里的这些客家家训正像清风细雨一样润泽着我们的心田,砥砺我们传承家国梦,做时代的栋梁。

福建国学堂公益读书会课程时间

每周五晚上

19:30-21:00

《常礼举要》

每周日上午

8:30-11:30

《论语讲要》

每周日下午

14:00-15:30

《了凡四训》

课程地点:

福州屏东中学大礼堂

我们为什么免费

因为从古至今,国学就是祖先给予的无价食粮,代代相传。我们的职责是传承。我们传播的是中华精神,是国魂;是育己育人,是下一代的希望。我们谦卑,向先人及万物鞠躬,以心合万象,何敢提钱财?如果您也想学习先哲智慧,开启精彩人生,那么就赶紧加入我们的读书会吧!

「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

网址: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nr/1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