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寻迹middot境外行一壶红

采写:本报记者苏爱清杨麦龙天传

摄影:本报记者苏爱清(除署名外)

年9月13日,午后的吉隆坡仍然十分炎热,但茨厂街的客流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作为当地有名的“唐人街”,这个街区集中了很多传统华商老店,药油、参茸、海味……各种各样的传统“唐山货”在这条街上都有出售,其中自然少不了来自中国的茶叶。

建源茶行有限公司位于茨厂街西侧,这家创建于年的茶行,内部装修充满现代气息,但门店所处的老旧骑楼,及其书于骑楼立柱上的招牌,依然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距离建源茶行不远处,还有另外一家老茶行——创建于年的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历经数十年时光的打磨,这两家昔日马来西亚进口中国内地六堡茶的“头盘商”(一级进口商),如今仍然是吉隆坡乃至马来西亚赫赫有名的大茶企,共同见证着六堡茶在当地的影响和传承……

茶楼遍布“唐人街”

吉隆坡,位于鹅麦河与巴生河的交汇处,马来语意为“泥泞河口”。它既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又曾是马来半岛上的一个主要锡矿区。

自19世纪中期马来西亚锡矿产业大开发以后,大量从中国南方越洋而来的华工涌入马来半岛上的矿区。年,雪兰莪州皇族把巴生谷开放给采锡矿者,来自中国的矿工快速聚集,吉隆坡因此渐渐发展起来,在年成为雪兰莪州的首府,并吸引了更多华人前来。年,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的首都,此后与锡矿区的定位渐行渐远,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商业消费更为旺盛。

图为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出版的一份报纸,上面介绍了六堡茶文化。龙天传摄

早期到达的大量华工在吉隆坡定居下来,使华人在当地的人口构成中占据主要位置。《马来西亚的人口结构》一文及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人在吉隆坡总人口中所占比例,20世纪70年代约为42%,年仍达41%。

吉隆坡的华人主要来自两广和福建,当地华人因此形成了两大饮茶群体:“广府人”喜欢喝六堡茶,福建人则爱喝福建岩茶。华人饮茶习惯的传承,也影响了当地的茶叶乃至餐饮消费。

在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刘伟才的记忆中,“广汇丰”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进口销售六堡茶,当时吉隆坡很多居民到“广汇丰”购买六堡茶。

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销售的六堡茶

“吉隆坡很多的‘广府人’都爱喝六堡茶。”说到品饮六堡茶,吉隆坡市民、今年76岁的何长耀深有感触。何长耀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顺德,一直都有喝六堡茶的习惯,受其父亲的这种生活习惯深刻影响,何长耀也成了六堡茶品饮与收藏的爱好者。

不过,与门店零售相比,六堡茶在吉隆坡当地茶楼和酒楼的使用量更大。由于城市商业较繁华,加上华人比例较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吉隆坡就有不少广式茶楼、酒楼和点心铺。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方十来岁的何长耀时常跟着父亲到吉隆坡市内的广式茶楼喝茶。当时的广式茶楼酒楼大多集中在茨厂街、苏丹街、谐街这三个街区,其中“成记”“玉壶轩”“品泉”“适苑”“别有靝”“锦麟泰”“双英斋”等都比较有名。由于喝茶的几乎是“广府人”,而且六堡茶价格低廉,这些茶楼酒楼都免费提供六堡茶。“很多茶客落座后,炒一碟粉面或叫上一笼包点,就着一壶六堡茶能喝一个早上。”何长耀说。

茨厂街是吉隆坡一条“唐人街”。

“成记”酒楼当年用过的茶壶

除了传统的茶楼酒楼外,吉隆坡的小餐馆也免费为就餐者提供六堡茶。张进行的家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吉隆坡经营小餐馆,以前这个餐馆以六堡茶为主要用茶,总是整箩地购买六堡茶。

20世纪60年代,吉隆坡出现“美伦”“大同”等一批高档酒家,茶楼餐馆免费供茶模式逐渐被打破。当时,茶楼酒楼提供的茶品越来越多,一些茶楼酒楼开始计位收取茶位费。但是,从这个时期一直到年前,无论是高档酒家,还是传统茶楼,六堡茶依然是供应的茶品之一。

分级销售六堡茶

吉隆坡的广式茶楼酒楼,很多都由来自香港的商人运营,因而其经营风格、点心菜式、用茶品种都与香港的茶楼酒楼颇为相似。和香港市场更相似的是,进入吉隆坡的六堡茶,同样以一套完整的分级销售模式来完成市场消化。

在年以前,“建源”“广汇丰”等老茶行依靠各自的进货渠道从中国进口六堡茶,再进行批发和零售。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茶叶购销政策和出口方式发生改变,虽然六堡茶面向马来西亚的出口没有实施限制,但对于获得进口代理权的经销商仍有一定的销售指标条件。

刘伟才回忆说,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获得从中国进口六堡茶资格的经销商不超过10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整个马来西亚的六堡茶进口经销商只有“广汇丰”“联隆泰”“南隆”“余生祥”“广福源”等5家。

20世纪90年代联隆泰进口有限公司与中国茶企签订的进货合同。杨麦摄

马来西亚茶叶商会永久名誉会长,建源茶行有限公司、联隆泰进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许金龙直言,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总量达多吨。当时对于进口中国内地六堡茶的各项事宜,“头盘商”相互之间“已经形成默契”。

许金龙(右)年轻时与友人在建源茶行喝茶留影。许金龙提供

“头盘商”进口六堡茶后,除在自家门店零售少部分外,更多的是把茶叶批发给当地的茶行茶庄、酒楼茶楼,其他茶行茶庄再把购进的六堡茶分销给各处的杂货铺、海味店、药店,以及小型茶餐厅。

日杂铺、海味店和药店等作为零售商,其销售对象为普通居民,而普通居民单次购买量都不大,因此,这些店铺需要把整箩六堡茶打碎后再称重出售。吉隆坡的居民素来爱喝有一定陈化年份的六堡茶,他们在购买茶叶时,往往喜欢选购结成整块的六堡茶,认为这才是够年份的老茶,以至于零售商特地不把六堡茶敲得太碎,以迎合顾客的需求。

除了在本地销售以外,吉隆坡当地的茶行还把很多六堡茶销往马来西亚北部的锡矿区。“以前,我们的三、四、五级茶专卖到锡矿区。”刘伟才说。

茶船中转到“巴生”

年9月13日上午,装载“联隆泰”订购的六堡茶的集装箱货船如期泊在了巴生港,此时,“联隆泰”雇佣的货运公司派出的车辆早已等候在码头。卸货,装车,运输,到了中午时分,这些六堡茶便被运到了“联隆泰”的货仓。

“这批茶从下单到收货不超过两个星期。”9月13日,许金龙一边通过手机监控软件向我们展示茶叶入库的实时情景,一边介绍,以前进口茶叶可没这么方便,20世纪50年代时,要做成一桩六堡茶进口生意,得花费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

进口六堡茶花费时间多,固然是因为以前通讯联络及货源组织不便,但也与当时的航运不发达有关。

以前,下了订单以后,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都是经西江运到香港,集中换装远洋货轮后,穿过南海到达新加坡中转,遇上合适的船期再换船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巴生港卸货。仅是新加坡到巴生港的海上线路,就长达近公里。

巴生港,距离吉隆坡不到40公里,这个马来西亚如今最大的港口,虽然早于年就被英国殖民政府开发出来用于运输锡米,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进入建设高峰期,并在年建成红海与马六甲海峡之间第一个集装箱货运港。在集装箱货运港建成之前,从中国运茶而来的船只都是散货船,之后集装箱货船逐步成为主角。20世纪80年代,停靠巴生港的茶船全部换成了集装箱货船。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巴生港的崛起,航向马来西亚西海岸北部地区港口的货船,开始在巴生港停泊中转装卸货物。

如今的巴生港货如轮转。(资料图片)

马来西亚TMI船运公司设于巴生港港区周边,总经理亨利虽然年纪不大,但从事船运代理业务已有七八年历史。接受采访时,亨利说,中国茶叶等货品通过海运运抵马来西亚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出发港口的方位,运输船舶的规模与科技含量等,以前还要看船务公司的规模。一般来说,船务公司规模较大,货船的运输量较多,就能够直接从香港满载发船经新加坡到马来西亚的巴生港,而即便一切顺利,船期单程也需要9天左右;如果船务公司的规模较小,每次货船在发船的时候装载量不足,就可能要在新加坡等地中转装货,这样所需的时间就更长了。

不过,很多客商都不愿意在等待船期中浪费时间。因此,如果没有合适的船期,马来西亚的茶商往往会在新加坡卸下六堡茶,直接用货车从新加坡经马来西亚的新山市装运入境,走公路北上直抵吉隆坡。“以前,‘广汇丰’进口的六堡茶经香港通过海路运到新加坡后,我们会视需等待的船期情况而选取陆路或海路运输方式,将茶叶运到吉隆坡。”9月12日,马来西亚茶叶商会署理会长、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董事刘俊光说。

消费市场仍巨大

时间的车轮滚滚而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吉隆坡的茶叶消费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以及马来西亚茶叶购销和进口政策转变,曾经控制马来西亚从中国内地进口六堡茶事宜的行业联盟被瓦解。

随后,吉隆坡的餐饮业也不断更新换代,曾经的“成记”“玉壶轩”“品泉”“适苑”等传统茶楼酒楼陆续消失于时代浪潮之中。

市场使用终端的变化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六堡茶销售行业的淘汰和整合。曾经占据垄断地位的“南隆”“余生祥”“广福源”等3家茶企或结业,或停止了六堡茶的进口经销,但经过岁月洗礼后的“联隆泰”和“广汇丰”相反越做越大。

刘伟才说,从他进入“广汇丰”到现在,“广汇丰”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六堡茶数量几乎翻了一倍。现在茶行每年从梧州进口六堡茶上百吨。

在许金龙的记忆里,“联隆泰”进口的六堡茶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状态,如今每年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也有50吨左右。

与此同时,梧州六堡茶出口吉隆坡的途径也便捷多了。茶叶从梧州发货,从广州港起运,一周时间就可以直达巴山港,迅速融入吉隆坡的茶叶消费洪流当中。

如今,六堡茶在吉隆坡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当地很多茶人,以及“紫藤”“唐艺轩”等茶道文化机构,都在致力于推动六堡茶文化向更深层次领域发展,不断提升六堡茶的市场价值。或许正如许金龙所言:“现在的六堡茶在吉隆坡已经不再是低档茶了,虽然价格上去了,但高品质的六堡茶还是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

“紫藤”是吉隆坡有名的茶文化推广机构。

“‘广汇丰’进口六堡茶采用海运方式运输”

讲述人:刘伟才(65岁,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居吉隆坡)

一直以来,“广汇丰”都以梧州出口的六堡茶为主要经销品种。20世纪70年代,“广汇丰”每年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大约有10吨,到了20世纪80年代,每年进口的六堡茶数量达到六七十吨。“广汇丰”的销售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茶行的六堡茶消费群体已覆盖吉隆坡华人社会各个阶层。

随着喝茶、藏茶在马来西亚成为时尚,能长期收藏的六堡茶销售量持续看涨,近年来,茶行每年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至少有吨。“广汇丰”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都是通过海运方式运回马来西亚。在20世纪60年代,茶行从中国内地进口茶叶需用船运到香港,再从香港用远洋船舶经新加坡中转运到吉隆坡;20世纪70年代,远洋船舶不一定需要经新加坡中转,也可以直接从香港直航到马来西亚的巴生港;20世纪90年代后,远洋船舶从广州港出发,就可以直接驶到巴生港。“广汇丰”从梧州进口六堡茶,从下定单、发货、运输到收货,以前需要几个星期,如今两个星期左右就行了。

记者在采访刘伟才(中)

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一直颇有市场,而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在某个时期数量相对有限,因此,中国内地向马来西亚出口的六堡茶曾实行进口代理机制,那时的代理权分散于多家进口商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六堡茶,以“广汇丰”“联隆泰”“南隆”“裕生祥”“广福源”等5家为主要进口商,如今有些商家已不再进口六堡茶。目前,“广汇丰”仍是梧州中茶公司的六堡茶主要进口代理商。

“货品从中国海运到巴生港时长取决于多种因素”

讲述人:亨利(27岁,马来西亚TMI船运公司职员,现居吉隆坡)

我从事这行六七年了,据我了解,运抵巴生港的货物中,确实有来自中国的茶叶,不过,在总运输量中所占比例不会很大。以前,从香港运货来巴生港的货船都是通舱的散装货船,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陆续换成集装箱货船。

中国茶叶等货品通过海运运抵马来西亚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

首先,要看出发的港口,如果从上海、宁波等地的港口出发,大概需要10天;如果从深圳、广州等地的港口出发,大概需要7天。其次,要看运输船舶的规模与科技含量,不同吨位的船舶,运输效率各有不同,往往吨位越大的货船到达的时间越快。此外,以前还要看船务公司的规模。我听行内的前辈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货品通过海运运抵马来西亚所需时间很长。有的船务公司规模较大,货船的运输量较多,就能够直接从香港满载发船到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即便一切顺利,船期单程也需要9天左右;如果船务公司规模较小,每次货船在发船的时候装载量不足,就可能要在新加坡等地中转装货,所需的时间就更长了。

巴生港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如今经常会有中国的船舶停泊卸货。相对而言,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巴生港船运的淡季,年底的时候,该港船务就比较繁忙。

所有货品从中国运抵巴生港后,港口管理公司会立即卸货,然后让货主将货物拉走或存放在港口仓库。即使是将货物存放在仓库,货主也必须在五天内完成提货,否则,港口管理公司会加收相应仓库存放费用。

“六堡茶曾被当作战备品”

讲述人:林平祥(63岁,马来西亚茶文化研究者,现居吉隆坡)

我父亲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他年轻时到马来西亚谋生,我是第二代马来西亚华人。

我从小就喝茶,成年后以茶文化研究和茶艺推广作为我的爱好和事业。我认为,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不能丢弃。在我品饮和研究的茶叶品种中就有六堡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六堡茶推介给更多爱茶之人。

因为六堡茶有御寒祛湿的功效,所以它备受马来西亚锡矿工人和“广府人”家庭的欢迎。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使用很广泛,马来西亚大量进口六堡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即将打到马来西亚时,英国殖民政府呼吁马来西亚的民众提前存储六堡茶,以作战备品。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锡矿业的衰落,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数量大幅下降。不过,马来西亚因此遗留下了很多陈年六堡茶。据我估计,如今在马来西亚,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六堡茶存量有几百箩。

茶楼是六堡茶消费的一个主要群体,马来西亚的茶楼餐馆以前均使用六堡茶,当时很多茶楼提供的茶品都是六堡茶和香茶。以前的六堡茶都是箩装的,一些茶楼购进整箩的六堡茶后,会让工人将六堡茶凿碎、蒸软,做成散茶,然后晾干备用,不少茶楼都是在蒸过包点之后,就着热气顺带蒸茶。

马来西亚华人比较喜欢喝陈茶,茶楼提供的六堡茶一般是陈化了十多年的茶。由于很多茶楼购进的六堡茶陈化年份不长,而以前马来西亚这里的租金不算太高,因此,茶楼往往会设仓库,边贮存边陈化新购进的六堡茶。六堡茶收藏风潮兴起后,倒闭的茶楼与锡矿场都成为不少藏家寻茶的好去处。年后,由于六堡茶价格上升,且箩装六堡茶需要陈化,使用时又要加工,费时费力,很多茶楼餐馆就改用熟普洱茶。六堡茶在茶楼餐馆的使用量因此下降。

以前,六堡茶从中国运输到马来西亚是走海路的,运茶船先经过香港,到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的槟城上岸。因为新加坡和槟城这两个港口是自由港,入口货品不需要纳税,所以当初很多大商号都设在槟城。

林平祥向记者介绍茶艺知识。

据我了解,马来西亚销售的六堡茶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经由香港制作后运输过来的,俗称“港仓”六堡茶,另一种是直接在梧州制作后运输过来的六堡茶。总体而言,马来西亚华人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六堡茶都可以接受。目前,这两种类型的陈年六堡茶我均有收藏。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梧州制作的六堡茶,因为这种茶口感更加鲜活、变化更加丰富。比如,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口感比较传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又是另一种口味,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口感上感觉渥堆时间较久,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品的六堡茶,渥堆味又没有那么重了。

在马来西亚,以前能喝到的六堡茶,更多的是“港仓”口味,因为那时候香港是中国茶叶对外出口的一个窗口,很多销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都是由香港制作的。马来西亚很多茶行茶庄都进口经销“港仓”六堡茶,“宝兰”“梁瑞生”“四金钱”等都很有名。此外,马来西亚的陈春兰茶庄从香港的鸿发茶庄进口六堡茶原料,“天利行”则代理经销新加坡“安发行”的“港仓”六堡茶。因此,很多老一辈的马来西亚六堡茶消费者可能会更习惯“港仓”六堡茶。

不过,“广汇丰”“联隆泰”等大型传统茶行有从中国内地进口茶叶的进口权,可以去广交会进口梧州的六堡茶,所以马来西亚这里还是有很多梧州制作的六堡茶。据我向梧州中茶公司方面了解,以前梧州每年出产的六堡茶中,至少有一成卖到了马来西亚。受马来西亚锡矿衰落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梧州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数量大幅减少,不过,近年来又有了上升的趋势。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前马来西亚的茶庄如果只做茶叶生意很难谋生,所以不少茶庄同时兼营几种生意。例如,陈春兰茶庄在马来西亚除了卖茶,还代理销售纸张;联隆泰公司除了卖茶,也卖水草;梁瑞生茶烟庄除了卖茶,也做烟叶生意等。

在我所收藏的六堡茶里,我最珍视的是一款陈年六堡茶。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在一家茶庄收购到的,这款茶原有十多箩,我知道消息时卖剩最后一箩,后来我与朋友合购了这箩茶。我初步判断,这箩茶是抗日战争爆发前或20世纪50年代初期制作的,使用的原料是特级六堡茶或上等原度六堡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普天共庆”。

以前,我们找到好茶,都喜欢呼朋唤友,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品饮心得。现在的藏家则喜欢把好茶藏起来,独自享用。茶叶收藏氛围不同,或许这也是一种变化。

猜你喜欢(戳下方标题)

送什么可以一送就是一整年,让你爱的Ta天天都能收到你的礼物?

项目建设提速产业发展加快丨梧州高新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资源调优工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集聚丨苍梧县旺甫工业小镇全面展开年底项目攻坚“学习十九大精神·书香满梧州”读书宣传活动启动西江都市报国内统一刊号CN45-电子邮箱:xjds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ys/1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