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有历史典故的徽州臭鳜鱼,到底

陈羽凡是著名组合羽泉中的一员,当时那首羽泉的《奔跑》红极一时,“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这首歌整整贯穿着我的青春。除了这首奔跑,更能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他们在《十二道锋味》上的那一道“红烧臭鳜鱼”。

红烧臭鳜鱼,其作为徽菜中的传统名菜,就是以“其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然而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臭鳜鱼”,“锋味家族”还未品尝到它的香,就已经纷纷被它的这个“臭”先熏倒了。

就连见多识广的“锋味大厨”谢霆锋都忍不住直呼:“我的妈呀,确实好臭。”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舌尖上的美味:有历史典故的徽州臭鳜鱼,到底有多臭?

一说到鳜鱼,我想,大家就会想到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这也使多少人“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隽”,但你真的吃过徽州臭鳜鱼吗?

徽州臭鳜鱼制法独特,别有风味。它以香鲜透骨、鱼肉酥烂、食而得异香等特点成为徽式风味名菜的代表菜品。要说这道菜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百年前呢。

话说有一年,徽州府调来了个姓苗的酷吏当知府。此人嗜鱼成性,食不离鱼,且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鱼,尤其是鳜鱼,这可就难坏了他手下的衙役们。

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水流湍急,难产大鱼,徽州人吃鳜鱼都要从贵池、铜陵等沿江地区靠肩挑运进,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时间。

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使得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产。商人只有在气候转凉时,才到江边去购鳜鱼,用木桶盛装,雇挑夫沿池州至徽州府际干道的山区贩卖。

这一年,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于是就雇了八个挑夫到江边去收购活鳜鱼,然后赶紧往回赶,一则是交差,满足苗知府的食鱼欲,二则自己也想赚一笔钱好好过个年。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在桶里开始窒息。

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到了途中住店后,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不少鱼已经窒息而死了,散发出一股臭味。

这个时候,王小二着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贵池重买,钱由哪个出?自己要血本无归了。

所幸这王小二脑瓜子灵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剖肚刷肠,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杀臭味,这样不至于亏本。

为试鳜鱼“腌鲜”的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几条大鳜鱼叫饭店厨师煎烧。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大家试着尝了尝。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大家认为虽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却别有一番风味。

王小二笑了,主意已定,叫众挑夫饭后继续赶路,将“臭”鳜鱼尽快挑到徽州府,而众人还不解其意。而且呢,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所以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而是将八个挑夫挑的16桶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

王老大雇请来城里的诸多厨师,洗净臭鳜鱼,然后再配上姜、蒜、椒、酱、酒、笋等佐料进行精烧细制,又写了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拉出来,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不少达官贵人、市井人家应约而来,品尝“风味鳜鱼”。

大家吃过鱼后,都连连道好,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作料烧制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

再说苗知府没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贵池购买的鲜鳜鱼,早已对鱼馋涎欲滴,正在这时,王小二从府前街端了一锅“风味鳜鱼”送到苗知府餐桌上,苗知府顾不了多问,张口一尝道:风味鳜鱼,名不虚传!

原来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人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苗知府吃了还想吃,不再向王小二追问要吃鲜鳜鱼的事了。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微菜谱。

其实,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是一道徽州传统的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菜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区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

不过,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肉质更是鲜嫩、醇滑爽口,很好地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虽俗名臭鳜鱼,却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

你瞧,看着这个:扁身撅嘴,拱起的背,尖尖的头,带斑点的圆尾鳍,爱吃鱼的吃货们看到这些就会知道,这是一条鳜鱼,也叫桂花鱼。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古代就有许多诗人都盛赞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鳜鱼,而安徽人除了喜食鲜鳜鱼,更爱臭鳜鱼。

他们选三四月间最肥美的活鱼,宰杀去除内脏,一层鱼一把盐的码放在杉木桶里,上面再压上重物,每天上下倒一回,20度左右的气温下,经过5-6天的等待,风味独特的臭鳜鱼就腌好了。

当然了,此菜成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就像上面的典故所说的一样。而近年来,也是不断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名扬四海。

此外,对于鳜鱼来说,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富含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更是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还有就是,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来说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说了这么多,该怎么烹饪呢?这就来看下:首先需要准备好新鲜的鳜鱼,还有肉片、笋片、酱油、绍酒、白糖、姜末、鸡清汤、猪油、青蒜等辅料。

然后需要将新鲜的鳜鱼进行洗净、去鳞,再剪开鱼肚,抹盐。需要说明的是,未去鳞腌制鳜鱼的花,会导致腌制过程中鱼的水分不易排出,从而影响臭鳜鱼口感。

而后还需要将其放在木桶里面腌制,这里要说的是,最佳方式是木桶腌制,当然现在也有泡沫箱腌制的,以及缸里面腌制等多种方法,也是都可以的,但是切勿采取直接抹盐,然后也无石头压的腌制方法,这种腌制方法鱼肉不结实,鱼的水分不易排出,鱼肉无法充分发酵,就达不到臭鳜鱼“似臭非臭”的效果来,鱼肉也不好吃。最后将鱼放在室温25C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

下面再洗净并在两面各剞几条斜刀花,待晾干后放入油锅略煎,至两面呈淡黄色时,再倒入漏勺沥油。

还需要在原锅中留下少许油,下肉片、笋片略煸后,将鱼放入,加酱油,绍酒、白糖、姜末和鸡清汤,用旺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烧四十分钟左右,至汤汁快干时,撤上青蒜段,用湿淀粉调稀勾薄芡,淋上熟猪油,起锅即成。

上面这个就是臭鳜鱼的简单做法,不难,基本一学就会的。不过呢,要说这臭鱼的做法,还是古人厉害的多,比我们现在会吃多了。

早在《齐民要术》中便有记载:取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倚咸。内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食时下姜、酢等。

名谚说,臭鱼不可臭肉。带有臭味的鱼制品吃进肚子中是无伤大雅的,红烧的臭鳜鱼带有一种腐乳的味道,要加入干红辣椒和姜蒜调料才可相得益彰。这样制作出来的臭鳜鱼一点也不输给新鲜鱼菜呢!

还有一点就是,徽州的“红烧臭鳜鱼”在烧制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通常一、二斤重的采用整条鱼红烧法,而三、五斤以上的鳜鱼由于整烧不易入味,一般采用切块后红烧。

臭鳜鱼烧好后,一般都是装入石锅或锅仔再端上桌,这样更易保温,而在食用的过程中可有效保持风味。整烧的臭鳜鱼味浓郁,微臭之后是浓香与异鲜;块烧的多是包在荷叶中,鱼臭与荷香齐飞,更是另一番风味。

当然,臭鳜鱼除了红烧,还有其他许多种创新烹制手法,如干锅臭鳜鱼、铁板臭鳜鱼、纸包臭鳜鱼、锅仔臭鳜鱼、酱香臭鳜鱼、臭鳜鱼烧肉、荷香臭鳜鱼等等,做法虽各具特点,但却都恰到好处,发挥了臭鳜鱼的风味,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客的喜爱,在各地都广为流传。

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底蕴的徽州文化,也随着这小小一味臭鳜鱼,越来越被人提及,成为美食达人和研究家们争相探讨的对象。

这也充分说明来徽菜美味的背后,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祝福融入菜名中去,如“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鱼”与“余”谐音,意味“有余”;圆子则寓“团圆”之意,所以,在徽州各地的宴席上,必有鸡、鱼、圆三道菜。

另一方面,很多菜肴在其形成过程中,衍生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像徽州臭鳜鱼一样。所以说,徽菜不仅是流行民间数百年的一种美食派系,还是一门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美食文化。

免责声明:“觅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编辑:觅食健康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时光,我另存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bbzz/15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