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凤凰,但来自那里
陈辉忠
惠安城关通向崇武古镇的旅游公路边,巍然屹立着我魂牵梦萦的母校------惠安四中。
母校创办于年。算来已有一甲子。而我进入母校,是在三十年前。往来奔跑在农田阡陌与母校寒窗之间,我矢志不渝地做着少年读书梦。那时,能一直把书念下去,让我在清贫的日子里,内心一直充满希望。
初中三年,母校条件简陋,校内时时缺水。我们农家的孩子,便经常在家舀好水,连同杂粮一起装进各式各样炊具里,用网兜提到学校,放入层层叠起的木笼里蒸煮。那时的主食是鲜地瓜或地瓜干片,有白米饭算是很享受,能买一毛钱的菜汤,近乎奢侈。我下饭的“菜”经常是一两分钱的酱油,所以常背着同学,躲进教室在座位上吃。大概到了高一,学校建起了第一座自来水塔,结束了我们带水求学的日子。
我不是凤凰,但和同学们一样,拥有美好的校园记忆:初三时,我试着发表了一篇小诗歌,算是业余舞文弄墨的发轫之作;高考前,尽管我学习成绩不算最好,但因为踏实和勤勉,母校便毫不悭吝地把市级三好生桂冠戴我头上……
为了省点钱和忙农活,我一直不敢在校寄宿,直到临近高考,才在学校附近同学家里日夜攻读。我们那届高考成绩相当不错。母校是普通的农村中学,却飞出了许多金凤凰。如今,我的同学有的奋战在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有的旗下已拥有多家领军企业,有的拿到了全省“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而我,十年前毅然离开了省直机关,从公务员转身成为高校老师,便更加思念我的母校,思考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继续照亮人生的前方。
(本文来自我校高中八七届校友陈辉忠,刊登于年5月15日海峡都市报)
作者简介
陈辉忠,年至年就读惠安四中初中部、高中部,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厦门大学MPA研究生毕业,现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书记,著有《镇海楼拾遗》,发表各类文章,散见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
文:陈辉忠;编辑:曾荣芳;审核:李志峰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