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天井,红砖高墙,雕梁画栋,修旧如旧……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座纯石筑石楼——黄素石楼,经过一年多修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与过去恢宏壮观的容颜如出一辙,吸引着众多游客、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游玩创作。
黄素石楼坐落于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建于清乾隆六年(年),距今已有年历史,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楼体局部损毁。一年多前,黄素石楼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实施。目前,黄素石楼主体建筑完成修缮,已成为泉港区乃至泉州市独有的魅力古建筑。
俯瞰(来源:海峡都市报)
石楼俯瞰恢宏壮观
可度巡逻防卫
据介绍,石楼的主人叫黄素,历时三十多年建成。当年,黄素靠做生意发家,选址在此建起了这座攻防兼备的石楼。之所以称它有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石楼的一二层,均不设置窗户,是为了防止被攻入,只在朝西的位置设置大门;三层则在紧靠墙壁的地方,留出一道宽约两米左右、可通达四面或哨楼的“跑马道”。此外,每个窗户均设置了三重窗扇,可以射击或巡视,并在四周加建了角楼。石楼有“三重门”,大门用桧木制作,桧木燃点低能防火攻,此为一重门;二重门为大门上铸造了一层铁皮,刀枪不入;二楼设置了升降铁闸,也是另一重门。
这座石楼原名“定楼”,因年深月久,糯米灰混凝土逐渐变黑看似土壁,被人称为“土楼”。石楼占地面积平方米,长宽各20米,高9.3米,石构墙体,呈方形平顶,三层四合院式,经修补后,比往昔更坚固,空中俯瞰,格外壮观。
日前,记者走进修缮好的石楼看到,石楼内有构房36间,楼外建72间环屋,共间,正辅房屋总体结构主次有别,形成一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伟建筑群。这种内部防备森严的石楼,可算是福建众多土楼里很独特的一座。
在大楼与楼埕正面,则是一道砖屏墙,两旁各有一个拱形小砖门。屏墙边沿各敞开一个缺口作为通道,通道对面则各有一扇长方形石大门,石大门与围绕大楼的东西南北厢房连成一体,西南石大门的南侧自西往东有一长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厢房。此外,大楼前有一座石埕,占地近平方米。
门(来源:海峡都市报)
将修缮周边古厝建筑群
打造文化平台
黄素石楼修缮的事,村里的老人们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