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光小学ldquo做学生喜爱

N海都记者黄晓燕胡艺桑/文吕波/图

“我觉得学生都喜欢温柔一点的老师。”“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老师该威严就得威严……”上周六下午,“海都小记者会客厅”走进晋光小学东海校区,该校数十名海都小记者与黄加贤校长就“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有趣的是,原计划的“校长答小记者问”环节,在黄加贤校长的“循循善诱”下,变成了一场海都小记者的友谊辩论赛。小记者们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你来我往,毫不相让。直到活动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老师也要上早读学习传统文化

坚持“仁爱至和,笃行达慧”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晋光小学全面实施“至和教育”,以至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前不久,“福建省小学名校长黄加贤工作室”成员校老师培训活动在晋光小学举行,主题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校通过什么方法把老师培养成学生喜爱的老师呢?”有小记者问。

对此,黄校长总结道:“组织老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加团队拓展训练,要求老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老师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参与教育课题研究等。”

和学生一样,晋光小学的老师也都要参加早读,主要学习传统文化。每周一位老师带领大家读《论语》《中庸》《大学》《道德经》《唐诗》《宋词》等。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把握为人处世准则,提升人文素养。当老师面对学生、家长以及其他老师的时候,心态平和了,目光柔和了,态度温和了。

此外,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学会“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练会“三课”:说课、上课、评课;要学会“一卷”:试卷命制与分析;具备“多能”:制作课件、制作微课、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等。

看来,没有三把刷子,还真过不了关呢!

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

“能否举个例子,来说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爱的老师呢?”又有小记者提出问题。

在黄校长看来,晋光小学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堪称“学生喜爱的老师”。他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位是欧阳贽老师。有一次上实验课时,欧阳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偷偷地把实验用的钢珠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欧阳老师不动声色:“刚才做实验的时候,有许多钢珠掉在地板上,我发现有些同学很细心,已经先捡起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了,要记得拿出来交给老师哦。”一句话,既让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又不伤学生的自尊。

第二位是郑景景老师。有一次,郑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两位学生的作业一模一样,连错的地方都一样。郑老师把其中一位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交流。那位学生不承认抄袭作业,郑老师选择了相信。第二周,那位学生给郑老师写了一张“留言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这个学生真的很努力,成绩也不断提升。

两位老师的共同点就是,同样是以一颗宽容之心,给予孩子自我检讨的机会,从而发自内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

第三位是陈春苗老师。陈老师有个习惯: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或讲故事。班里的学问大王王健坤同学,故事讲得非常好,陈老师“虚心”地拜他为师。从此后,班里的孩子们都积极阅读,希望有一天能当上陈老师的老师。

用虚心感染学生,既激发学生努力阅读课外书的欲望,又高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陈春苗老师的上课艺术。

这样的老师你们喜欢吗?每讲完一个故事,黄校长就会这样问小记者,而小记者们则是异口同声脱口而出:“喜欢!”

现场采访变成辩论会

“校长伯伯,您好!您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当小记者这一问题出来时,现场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

黄校长先是回答道:“爱笑、声音好听、长得好看、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常表扬你们、常给你们讲故事、上课生动幽默有意思、作业布置少一点……我想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喜欢吧?”

而随后,黄校长话锋一转:“我也想问小记者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作业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就这样,在黄校长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开始自己思考,并陆续发表不同的观点,不知不觉中,现场采访竟变成了一场热闹的辩论会。

辩题一:作业宜多or宜少

正方:作业多一点好,到中学压力不会大

小记者A:到了中学学科多了,各科作业加起来会很多,如果小学时作业多一点,将来跨入中学才会习惯,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能更好地衔接。

小记者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写作业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以后学习就不用那么费力。

小记者C:应因人而异。学习好的同学,说明他课内知识点已经掌握很好了,不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课外。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我觉得该多还得多,因为作业具有辅助课堂知识的功能,可以通过完成作业来补知识的缺漏。

反方:作业少一点好,多留点时间给阅读

小记者D:应因时而异,周末适当增加一点,比方加一篇作文等;周内应该少一点,适当布置,确保课内知识消化好就行了,毕竟我们正在长身体,也是需要好好休息的。

小记者E:应多留点时间给阅读。进入中学后,作业量会多起来,阅读的时间就少了,因此很多阅读的累积是在小学来完成的。而阅读积累又直接影响着写作。

小记者F:我觉得如果课堂知识已经掌握了,那么作业不宜过多。作业量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低年级学生,如果一下子布置太多作业,以后有可能厌学的。

黄校长:小记者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的形成等,往往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有成效。但是,如果布置大量的、反复的机械性抄写作业,就会占用大家很多的时间,减少你们参与其它活动的机会。因此,要真正成为大家喜爱的老师,那就得在作业量上动脑筋,既要保证大家课外的活动时间,又得兼顾大家的学习成效。我会将你们的想法传达给学校的老师,让他们也多思考,成为你们更加喜欢的老师。

辩题二:老师要温柔or严厉

正方:温柔一点好,师生更亲密

小记者A:教师应该温柔一点好,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让师生更融洽。

小记者B:我喜欢温柔的老师。试问如果老师整天阴着脸,绷着脸,你会喜欢上他的课吗?不仅不爱,还会严重妨碍我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记者C:温柔点好,这才符合我们学校的“至和”理念,师生达到和谐相处。不过这种温柔要建立在教师的基本威严基础上,不然就不能称之为温柔而是懦弱。

反方:严厉一点好,严师出高徒

记者D:教师一味地温柔,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的同学来说,他们就不怕老师了,老师的教育就会达不到效果。

小记者E:有句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老师为什么会对我们严厉,那是因为他们负责任,他们心中有我们,希望我们变得更优秀,这可是为我们的将来打基础。严厉没什么不好的。

黄校长:不管赞同严厉的还是温柔的,小记者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刚刚还有不少同学提到温柔和严厉都要有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出发,这些都说得很好,感谢小记者们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这么多建议。

[本文刊载于年12月28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教育》B1版]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12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