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讲述是在前面讲述的基础上,以拉线条分专题讲解为主,对于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细节不会有过多涉及。
中国新闻史属于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三种意识。第一是宏观历史意识;第二是框架意识;第三是比较意识。
宏观历史意识指的是在任何时期的新闻事件、报纸和报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复习时可以把每一阶段的新闻史放在整个历史大环境里面。(如外人中文报刊的发展原因)
框架意识是把新闻事件贯穿地来看,因为新闻史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记录历史的。某些报纸或者是报人,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变化的。例如建国前新华社的演变、民营大报《申报》和《大公报》等发展阶段历程。
比较意识是要勤于比较,特别是报人和报纸的比较,同一时期不同类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比较。如王韬和郑观应新闻思想的比较,《申报》和《新闻报》竞争时新闻实践的比较等。
一、历史线条脉络:
(一)古代:官报和小报。官报线有敦煌进奏院状、明代邸报、清代京报等几个阶段的报纸:小报方面,起源于宋代兴起特点及被禁的原因需重点掌握,特别是《中国新闻传播史》P39面总结性的最后一段。(例如湖南大学的考研真题里考到了“宋代小报的发展进程及其没有进化成近代报刊的原因”)
(二)清末民初:外人报刊和自办民营报刊(背景)
1、外人报刊(察世俗、东西洋考等)复习重点是外人报刊的作用(P68-70)。(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真题考到了《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定义。)
2、国人自办报刊,如王韬《循环日报》、郑观应、梁启超《民报》。注意一下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特点(P92)。
(三)五四运动以后建国以前:中共新闻史、国民党新闻以及民营报业
1、中国党报《向导》、《每周评论》,历程包括根据地时期的红中社——新华社和《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复习过程中要轻历史事件,如拒检运动、反客里空、解放日报改版、《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等。(年,重庆大学考了拒检运动的名词解释;北京大学考了《向导》的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考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厦门大学考了《新华日报》的名词解释;复旦大学考了“反客里空运动”内容。安徽大学考了“反客里空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中央日报》、中央社和中央广播电台形成新闻统制。
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事业(年北京大学考了“癸丑报灾”,是指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报业的打压,造成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3、民营报刊(申报和大公报)
《申报》的五个阶段
(1)美查时期——年头两期为《申江新报》
(2)美查有限公司阶段——卖掉
(3)席子佩主持阶段——上海买办倒卖盈利
(4)史量才阶段——史量才与张謇等人合买,后独立经营,达到
顶峰
(5)史咏赓阶段——宣传抗日,后被军管会查封
《大公报》的四个阶段
(1)英敛之——满人保皇派
(2)王致隆——军阀
(3)三驾马车胡政之、张季鸾和吴鼎昌“四不方针”(湖北大学今年考了“四不方针”名词解释)
(4)中共性质在香港发行
(复旦大学年考研题目《大公报》何时何地创办?由何人创办?由新记公司接办后提出了什么办报方针?何时与国民党决裂;厦门大学考了《大公报》发展历程。)
(四)建国后的新闻史
建国后的新闻史基本上不会过多涉及,可以重点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藉尰闄?鍖椾含鏈夋不鐧界櫆椋庣殑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jj/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