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想弓少星

书名:

人文理想

作者:

弓少星

出版日期:

-04-01

内容梗概

我以十年的新闻从业热情与全身心热爱,谱写心中人文理想的执着追求。

正如我在书中期许“我多希望,在明天的某个时段,社会上各行各业中的每个人都能遇到最初的真实自己,遇到起初的爱心、善慧心、怀揣最初梦想的那颗心,未被伤害扭曲的品性和灵魂,远远超越现实物质价值和非善诱惑的灵魂与境界,包容并蓄,以历史大局观和历史规律观为人处事,回归人民,融入历史,这其中,新闻界作为舆论先行亦首当其冲。”这就是我有勇气再出发的动力,我的愿景——与中国新闻界朋友及所有有梦的人,一起扩展善性的灵魂,奋起一个全新的梦想与人生,创造出一个更高的视野与更高的价值归属,这也许就是在中国发生的梦——人文理想梦!

有梦就有方向,有梦就有未来。我以一种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的心态如斯展开,从历代人文者足迹的归纳与探析中,有一点似乎日渐明晰,我开始以历史大局观来重新审视环境所发生的一切,寻求对号入座,以图超拔。这又有点像我在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自己的替身,然后纠偏补正,重演中国古人的成功经验。通过一个比较个性化的思想体悟,去谱系一个大众化的人文梦想,追至未来,有家、有国、存天下!这正是福柯理论所推崇的。谱系知识分子的工作必然对他人有助益,因为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这种助益都将无时不在。因此,智识性写作、学术性思考,必将为盲从的人流划分清晰的是非之界,让每个人懂得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目的。我仅以一颗拳拳之心,坦陈己见,寻梦未来!

作品目录

新闻梦   理想者   勉新闻同仁——我们都将走向学思生命   再勉新闻同仁——重塑文人的情怀   三勉新闻同仁——士若在,世即在   《海峡都市报》创刊十五周年冀——阳光、空气、理想   80后新闻人的未来   戒穿凿也要戒肤浅——兼谈吾辈创办“海峡周末”之使命感   博弈时期更需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任人唯贤是社会的风向标   北上告书   拜领导商榷   一名媒体人的冀望   在立功与立言之间徘徊   “名报百年”仍需问道于学问   自古何时有赤子报志映照天地间   好报纸还是要靠好文章立世   只有把民众放在心里,民众才买你的报   媒体一定要有人性   媒体人莫步“秦”路   我的新闻观   习心的自省   国民存理想乃国之大幸   文以载道,天下才能真正向善   

人文梦   历史足迹   孔子:可谓至圣矣   刘勰: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司马迁:奇耻大辱薄超越   王弼:正始玄风尤当劲   阮籍与嵇康:“竹林玄学”广散君   刘劭: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   张载:恢弘之气魄可贯日   陆九渊:宋明“心学”开山祖   郭象:名教与自然皆出人矣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竺道生:众生皆成佛,人人可顿悟   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   王应麟:困学纪闻编玉海   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东方朔:大隐隐于朝的奇才   朱熹:近思而博古远   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   方东树:知者咸谓无溢量焉   戴震与章学诚:乾嘉朴学齐威名   王国维:独上高楼投湖休   陈寅恪:通化通识人文大师   顾颉刚:甘把金针度与人   钱钟书:融贯中西化古今   

哲学梦   悟品人生   我们该追求怎样的自我实现   超越环境,人便成了“神”   大众传媒是所大学   《思在中国》自序:用规律说话让思考先行   

后记

作者简介

弓少星,福建省福州市人,祖籍辽宁省建昌县,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福建知名媒体人,现任国际在线福建频道常务副总编辑。曾在《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人民网福建频道、中国网福建频道等多家媒体任职。曾获“中国十大记者式作家”称号,三地新闻记者青兰著作奖,二次荣获福建新闻奖二等奖。个人著作《人文理想》入评国家“文津图书奖”参赛作品。

点评鉴赏

书中我始终着力论证,人文者的言行、道义、责任与贡献,以图从整体人文者身上吸取光亮,抵御黑暗。通过一个比较个性化的思想体悟,去谱系一个大众化的人文梦想,追至未来,有家、有国、存天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乐宁

就一般泼墨国学的著述来看,作者往往只关心性、心、理、气等传统观念的分析与解说,而《人文理想》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历史追求、又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幸福生活的精神源泉,人文理想未有穷期,它只会越来越光亮与崇高。

——福建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

此番福建媒体人新书《人文理想》蕴生,正是以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为研究方法的思考、探索与品鉴,对人文理念与文人理想的一次总结性体悟。始自序起,作者便进入到中国传统士观念的体悟,并一直思考有关当下人文关怀与文人理想的若干问题。在思考和探索之中,作者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助于清理、分析和描述由古至今的一些指导现代学术研究的人物学派,如中国哲学的三种身份,注释、诠释和创构;经典诠释中的两种定向,现代学术研究中的两种导向;文本的异质性,纵横性和融贯性;跨历史时空诠释,拟构与创构;逆向诠释和逆向创构,顺向诠释和顺向创构,两种定向之间的历史人物穿插转换,诠释的四个层次均有涉及,以及反向格义等。这些概念的融会贯通均是作者建基于具体实例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如对孔子、王弼、郭象、刘勰、刘劭、张载、陆九渊、顾炎武、朱熹等历代历派历宗之鉴,而不是纯理论创造或推演出结果,因此本书在写作方法和体例也是不断结合具体实例的历史命局与时空背景为展开分析反复说明人文理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意涵,让读者从中体悟人文理想的精髓与魂魄,并说明提出这种概念的必要性和时代价值。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笑敢

士若在,世即在弓少星

  冰心老人曾问过一个问题:“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其后,又有人加了一句:无兵不安。这些话都对,概括得也非常准确。可惜尚缺一个重要方面——无士怎么样呢?”最后冰心老人说“国无士不兴”。其实这个“士”,并不一定非是古代帝王身边的贤士与忠良,因为在任何一个朝代或国家,其国势的兴衰成败都跟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的起伏得失与担当责任息息相关。   苟子早有“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的说法,表明了“士”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功能。清初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救世”、“经世”都是改变不合理现状,守护道,这一精神上起先秦下及清代,始终贯穿在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之中。而在三代以下,陶渊明、杜甫、韩愈这些写诗作文章之人,业已明了要如何文与道俱、如何重意、如何源本风骚、如何平淡冲和、如何发扬周孔之道、如何成为一位理想的文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近代钱穆也说过,人生当有两个维度,一为“身生”,即自然之生命,二为“心生”,即精神之生命。两者虽同为人生之根基,却有不同之存在方式。“身生”者,“人生七十古来稀”;“心生”者,“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往来古今,无边无际。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照看好自己的心灵”,唯有心灵世界存活于世,才可能呈现真善美,真正得以成为一个人。少星今之三勉新闻同仁与自己,也正有他那般的心情,追寻“心生”与“身生”的统一。   如今,年青一代的文道与文心所具有的多向度解释空间渐遭压挤,不知多元性的趋善解读价值,正是新时代国民意识教育之一环,思想理路进化之一趋。从前司马迁作《五帝本纪》尝云:“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坤先生难言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因此曹丕论文才会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推崇周公文王,觉得文章要像贾谊《过秦论》那样,“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圣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所以在建安七子中,他最欣赏徐干。徐干作《中论》,他就作《典论》。《中论》的残篇《核辩篇》便批评有文无质的文章毫无天下情怀:“俗之所谓辩者,利口者也。彼利口者,苟美其声气,繁其辞令;如激风之至,如暴雨之集,不论是非之性,不论曲直之理……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固以为辩。”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这样评价徐干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对此,清人黄琳评日:“气是风骨之本。”纪昀评日:“气即风骨,更无本末。”由此看来,文之气就是身体内在的气脉,发之于外则为“风”,即人的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尤以文为要,固文气如人气,有清浊之别、高下之分。正如《七喻》中言“万物不干其志,王公不易其好”,此正是文人之气节也!士之理想志向尔!   王安石就曾这样解释杜甫之士说:“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死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此等豪隋、气概与胸怀,无亚乎唐朝进士陈子昂那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少星今之再言士,并非遗古之士也!而是勉今人取古之士风清、念古之士文节、承古之士情怀,结合现世,框知识分子之本质,创文人文化之价值,守历史规律之定律。   举贤良方使国之不逮。美玉蕴于珷玞,凡人视之佚焉,良工砥之,然后知其和宝也。精炼藏于矿朴,庸人视之忽焉,巧冶铸之,然后知其干也。况乎圣德巍巍,民氓所不能命哉!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群体的变化,能够像知识分子的变化那样隐喻社会的结构裂变。及至当下,真正为人所痛心的,却是这泥沙俱下众声喧哗之中,无法清晰辨认的价值与良知。“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鲁迅先生言犹在耳,遥想前“士”,后“士”待期。   历史已多次见证,文人之发展即是文化之发展。贤良方使国之不逮,其必以生命的清澈体悟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大事,焉可以浅躁轻浮之心动辄放弃或视之为无谓无物矣?成士、成世总赖有人以“身生”、“心生”合二为一以契接。无真生命之体悟,不独无生命之学问意义之开拓,即任使旁人学问亦肆加侮辱、破坏与残害,此之生命之暴戾与失度,以自陷陷人于劫难者,亦唯赖真生命、真学问之调畅使其适之,庶可使其周人步人健康之“身生”、“心生”之生命焉。此之“士若在,世即在”之理也!

·后记

时光荏苒,少星在新闻园圃中耕耘,不觉已是整整10个春秋。10年来,少星以学为根,以业为本,以著为魂,朝夕以之,不间寒暑,历度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甘苦皆在其中,得失皆获其时。此番分享给诸位博学之才华卓越者的《人文理想》,便是10年间学、业之一得。若幸蒙诸位高人批评指教,当感激不尽。   人文理想亦为少星之毕身事业理想追求,唯少星思想不敏,孤陋寡闻,虽以勤补拙,学、业所得仍恨知浅。早先之习作《思在中国》和此番再成之《人文理想》,其论究重点,皆为新闻人之追求,人文者之坚守!以今日为起始,少星往后之生命,则多在人文理想之奋斗。倘若天假以年,再得10个春秋学、业所成,那么我希望他日能够将人文理想之血脉和历史精魂,融合时代之变迁进步,谱成一册《中国人文理想演化史寻根》,依然送请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弓少星谨识   年7月19日于福州家之书室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ls/9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