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丨狩野直喜与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在

狩野直喜与20世纪20年代末

日本在华劫购汉籍活动

薛明薛明,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近代中日关系史。内容摘要: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公开的战前外务省档案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馆藏文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外务省“出资”并主持,“京都学派”代表学者狩野直喜参与的对陈毅边疆史地类旧藏、以丛刊为主的天津陶湘藏书等“实用”汉籍的劫购活动。研究表明,上述活动不仅完全背离其标榜的共同探究东方文化渊源、谋求中日两国共同福祉的动人口号,更是一场在“和平”掩护下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严重伤害。关键词:狩野直喜“东方文化事业”汉籍陈毅陶湘晚清以降至“九一八”事变,中国古籍善本大规模流失海外,其中又以东流日本者为最大宗。近代汉籍东流,已知主要途径有五:(一)在华日人留学生以及来华游历日人的零散收购。如外务省官费留学生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等人常在北京琉璃厂来熏阁、隆福寺文奎堂等各大书肆搜罗中国古籍。(二)日本书贾有针对性的来华采购在本国有商业价值的古籍。如京都“文求堂”老板田中庆太郎于清末民初频繁往来北京和东京两地,大量购进各种古籍字画。(三)部分中国书贾为商业利益,主动赴日兜售古籍。如来熏阁主人陈济川受日人邀请,先后四次赴日“展销”中国古籍。(四)日本大财阀趁中国衰弱之机劫购以宋版为代表的珍贵古籍。如年湖州陆心源“皕宋楼”珍版遭三菱岩崎氏劫购一案,对中国学界产生的巨大震动,严绍璗先生叹之为“二十世纪中国文献典籍被外人劫掠之重大惨祸”[1]。(五)20世纪20年代日本政府对华启动所谓“东方文化事业”后,利用“庚款”为各学术机构大规模收购中国私家藏书。其模式通常由外务省信任之某汉学“巨擘”遥为指导,驻华领事及在华留学生受命秘访中国各处藏书家中有出售愿望者。如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所、台湾沦陷时期的所谓“台北帝国大学”先后成功对杭州徐氏“东海楼”和福州龚氏“乌石山房”藏书进行劫购[2]。事实上,除“东海楼”和“乌石山房”外,日本“汉学家”同官方势力合作对中国古籍进行整体劫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还有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购藏书家陈毅边疆史地类旧藏,以及东方文化学院京都所收购以丛刊为主的天津陶湘藏书[3]。而后两个案例的背后,皆有日本近代汉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狩野直喜的“阴影”存在。本文主要利用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以收录明治维新至战败之间政府档案为特色的大型网络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ys/11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