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新门街,6旬老人骑车摔下晕倒,众人递热水、药丸,接力心肺复苏……
我们尽力了愿老人走好
天没亮就起床,喝点茶水,然后蹬着自行车出去转转,顺便在早餐摊上吃饭,这是泉州童阿伯的日常。
然而,昨天中午出现了意外。童阿伯骑车至市区新门街时,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晕倒在地。老人生命攸关之际,街头上演暖心一幕:十几名热心路人将他围住,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圈出一块平静港湾,有人递上热水,有人送上两粒速效救心丸,还有几个市民接力为阿伯做心肺复苏……然而,众人的热心最终没能暖醒这位老人。
当天中午12点多,他被送医抢救无效身亡,家属悲痛,好心人得知消息后,也纷纷遗憾、落泪。
路人围成避风港好人接力心肺复苏
昨日上午11时55分许,阿华(化名)通过朋友圈发布此事。当时,阿华下班回家,行至新门街源和堂附近时,见10多人围成一团。阿华上前一看,发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穿着旧军装,自行车倒在5米开外的地方,地上还散落着刚点不久的烟头。老人脸色发青,上衣敞开着,裤子被尿湿了。
据称,这位老人当时是往新华路方向骑行。有人上前看了几眼便离开,不敢再靠近。但大多数人选择留下来,没有放弃他。第一个冲上前的,是在新门街经营永春特产的张大姐。她冲破人群,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不断在老人胸前按压,做心肺复苏。10多分钟的工夫,张大姐脸上挂满汗珠。
张大姐做心肺复苏期间,人群开始骚动,有人报警并拨打,有人跑到附近一家陶瓷店要热水,热心店主何先生赶紧烧上一杯。还有人到附近食杂店讨来红糖,打算给老人补一补能量。路过的一名小伙,随身掏出两粒速效救心丸,众人纷纷搭把手,想把水和药喂给老人,但老人的嘴怎么也张不开。
正值放学和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越来越多,阿伯仍旧毫无反应。见张大姐累了,何先生第二个冲上前,接力心肺复苏。
何先生做了几分钟,他突然发现,老人开始通了一口气,“活着,还活着呢。”路人心急如焚。阿华第三个接力心肺复苏,事发约20分钟后,救护车来了。阿华帮老人解开衣服,方便医护人员打针。
随后,老人被抬上救护车,阿华还不忘把老人的鞋和衣物拾起,放进车里。救护车疾驰而去,老人被送往福建医院救治,人群逐渐散了,但心系老人,不知道他能否醒来。
老伴忆往昔
老伴后悔,他生前数次晕倒没就医。
老人姓童,今年60岁,他最终还是走了。昨日下午3时许,太平间狭窄的空间里,红色被单包裹住他的遗体,一张供台把死者和生者隔开。老伴柳女士双膝跪地,神情恍惚,眼下挂着黑眼圈。她把纸钱放进火盆,入口风大,香烛和纸钱一次次灭掉,她执著地再次点燃。
昨天中午12点多,一位熟人跑进她打工的餐馆,告诉她,童阿伯路上摔倒,医院。柳女士解下围裙,医院。在医院急救中心,她看到老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医生告诉她,老伴抢救无效。
当天下午1点多,医院急救中心电话,赶紧从清濛赶来,童阿伯已经没了呼吸。“太突然了……”柳女士看着火盆喃喃自语,“今天我们还没见过面”。她说,老伴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凌晨4点起床,一边泡茶一边翻看前一天的报纸,有时还会熬稀饭,7点多出门散步买菜,再带回一份当天的海峡都市报。
退休后,童阿伯一直保持这样的作息。柳女士在餐馆工作,每天早上8点多才起床,这时童阿伯还没回来。昨天早上,柳女士起床时,看见自行车不见了,她估摸着老伴骑自行车出门买菜了。
4个多小时后,医院看见老伴。她说,去年和今年,老伴在家里地板上摔倒过。她担心老伴身体不好,医院检查,但老伴怕花钱,只从药店买药来吃。柳女士是贵州人,28岁嫁来泉州。
童阿伯是本地人,那时在工地做活。婚后到现在,一家人仍租住在石头房里,每月租金元。“我从来不觉得日子苦,有钱没钱都一样过日子,”柳女士为补贴家用,坚持在餐馆打工。童阿伯喜欢在买菜回家的路上捎一份海峡都市报,10年从不间断。
在老伴的影响下,柳女士在家里偶尔也会翻看报纸。有时,童阿伯看到重大新闻,还和老伴分享。“他走了,日子还得过,”一阵风吹起,香烛灭了,柳女士眯起眼,再次点燃。
救助者哭泣
“真的走了?我心里堵得慌。”听说老人离世的消息,曾用尽全力做心肺复苏的阿华开始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父母精通医术,阿华也懂得急救常识。她还清晰地记得,心肺复苏时,老人通了一口气,她以为这是生的希望。
“不敢相信,我很痛苦,但我们尽力了。”第一个冲上前的张大姐,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掌握的基本急救常识,是孩子学校里组织的救生课上学来的。这些年来,乐于助人已成了张大姐的习惯。早年在台商投资区,张大姐也遇到过老人路边晕倒的情形。她帮忙做心肺复苏,老人醒来后不忘感恩,给她送上猪脚面线。
“我不懂得该怎么说,只是希望,大家都友爱一些。我也曾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要感恩。”得知童阿伯的死讯,张大姐眼圈红了。知道这个消息,第二个做心肺复苏的何先生愣了一下。他本以为,众人的热心最终可以暖醒这位老人。
当时,他并不知这位老人是谁,从哪里来。上前施救时,何先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是谁,倒在泉州街头,就不会被冷眼旁观。”何先生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唯愿老人走好。
“不管你是谁,倒在泉州街头,就不会被冷眼旁观。”这位好心人的心声,让我振奋,让我期待。谁说老人扶不起?冬日寒风里,童阿伯倒在冰凉的路面上,泉州市民接力救援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力证。
在童阿伯生命最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泉州市民对陌生生命不放弃的呵护,是这冬日里,最暖心的一幕。虽然阿伯还是令人遗憾地离开了,但是我想他是带着这抹温暖走的。
这抹温暖,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善意。我们家里也有老人,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只要全世界都有这股善意,无数的善意汇聚起来,每一个生命都不会被冷眼旁观。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