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天地南北何的书香

南北何是一个地名,位于石狮“八卦街”腹心地带。南北何有三幢古色古香的百年红砖大厝,它座西朝东,面对糖房街,背靠赤鱼街,北临城隍街,南面是旧钟楼上方的上帝街。南北何世世代代传承着闽南浑厚的乡土文化,它独树一帜,安于一隅,是侨乡商品闹市中的一片幽静绿洲。

南北何日久岁深。早在年清代禁海年间,南北何居住着从永宁卫搬迁而来的佘氏家族,时称佘厝围。后清代开放海禁,佘氏族亲搬回鳌江居住,此地便易主当地富商何家。南北何场地开阔,古厝一字型排列,因中间居住朱氏北何女婿,头尾两幢为何氏兄弟,故名称南北何。

在清代,南北何最出名是北何古厝。古厝主人系三代相传书香门第。至何贤谦先生这辈,他不仅善于经商,还发扬光大先祖儒商文化,在古厝兴办私塾,教书育人,造福乡民。何先生学识渊博,熟读四书五经,其创办的私塾学堂教导有方,小城名门子弟均由此地入读进仕,因而桃李满天下,是盛极一时的文化中心。传闻,参加乡试科考的学子都要到此地拜访挂名,聆听先生指点教诲。

此外,北何古厝还有一间高雅宽敞的藏书小屋,人称“何厝书房”。何先生惜才爱书,他在先祖传书基础上,扩大书籍收集力度,把藏书事业发展成规模。如儒家著作,道教文书,易经八卦,笼吹曲艺,唐诗宋词以及古汉语文学和经典小说。更为甚者他还广为行善,为文人提供阅读空间和交流场地。北何古厝蕴育着民间文化,私塾和书房享有盛誉,社会作用远胜于官方机构,其驰名中外,蜚声岛国。

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何厝书房”尚存有大量书藉,且有不少书页发黄的老旧孤本。童年时代,我常找同学好友阿头借书阅读,《山海经》,《再生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经典常让我流连忘返于古厝的历史文化走廊。

阿头是何先生后裔。父亲何木水继承先辈曲艺事业,在地方名闻遐迩。他擅长闽南民间音乐曲艺,号称南鼓王,系乐坛圣手笼吹专家,非遗文化继承人。阿头原名何清河,人长得高大帅气,脑袋聪敏多智。在学校,他会路见不平帮小兄弟打架,也会让自私的同学随身水壶变成尿壶。他是同学公认的头领,久之尊称阿头,别号传入社会便替代了真名。

阿头禀承先祖爱书的文化遗风,认为书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邮订上海刊物《故事会》,常组织同学在“何厝书房”读书讲故事。有一天,我绘声绘色讲述“孔子拜师”,阿头一高兴便奖励一技铅笔和一本算术薄。

后来阿头迷上摄影,常旷课去照相馆学艺。期间,我侠肝义胆地代理他的课堂作业,承担欺瞒老师的艰巨任务。为犒赏我,便让我星期天到他家看书,中午免费补贴地瓜午餐,并破例让我带书回家观看。

“文革”期间,南北何成为“封资修”文化阵地。“何厝书房”大量藏书被焚尸灭迹,北何古厝大厅正中悬挂的清皇朝御赐“圣旨牌”横匾也不翼而飞。此时阿头痛心疾首,几年后便改弦更张。跟随父亲熟练笼吹曲艺后,他利用空寂的“何厝书房”开设摄影工作室。在执着的事业心驱动下,他刻苦耐劳,努力学习提高技艺,力求光影图像的至臻完美。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南北何古厝已经破落颓败,“何厝书房”也早成废墟,但它的文化底蕴却绵延流长,它的历史作用世代激励着奋进的侨乡人们。如今,南北何家族人才辈出,国家公职人员,摄影师,企业家,曲艺家,民间风水道士等精英层出不穷。年8月10日《海峡都市报》专题报道“何清河:多面乐手的“茏吹”情结”采访文章,综述石狮南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化侠客”阿头的茏吹技艺,相机收藏,遍及神州大地的摄影足迹和山水,人物,奥运,跨国界商业广告等艺术内涵丰富的视觉图像。该文的发表再次把南北何的历史功绩和传统文化呈现在人们眼前。

春花烂漫之时,我在龟湖公园邂逅阿头。他正支着三脚架在调试由巨资购置的相机镜头。后他与我相约,说“八卦街”在重修拆建美化,有空到南北何看看吧!我说好啊,一定要去,重温历史,留住文化,还有永不飘逝的书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ys/13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