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海都记者陈燕燕/文毛朝青/图
上周,4岁的长乐男孩小武(化名)吃了3只烤生蚝、几块冰镇水果,开始拉肚子,一天拉13次,还出现了脱水、发烧等症状,挂了5天点滴,也没止住。
昨日,医院,得知入秋后,进入腹泻高发期,小病号增加约三成,其中不少是腹泻的。
对此,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教授、国医堂小儿体质调理部主任林丽莉演示了腹泻的推拿手法,还传授了多个食疗小窍门,能有效防治腹泻,有医君独家拍摄了视频。(拉到文末查看)。
入秋后腹泻高发,记者看到,医院里小病号多了好多
吃3只烤生蚝男童腹泻到脱水
15日,小武被送到国医堂时,已拉肚子5天。妈妈很心疼,她说,10日,她带小武参加聚会,席间,小武第一次吃烧烤,一口气吃了3只烤生蚝,又吃了一些冰镇龙眼、香梨,当晚,他突然拉肚子,大便稀得像水,拉到第13次时,他几乎拉不出东西了,但肚子还是疼,体温一路飙升到38℃多,浑身无力,自行吃了肠胃药,也不奏效。
次日,他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已经中度脱水,医院,医生做了检查,推断是烤生蚝、冰镇水果惹的祸。挂了5天点滴,小武不脱水了,但还在拉肚子。
妈妈吓坏了,赶紧带他到国医堂,林丽莉主任为他艾灸神阙穴、龟尾穴,又推脾经,按揉天枢穴、龟尾穴等穴位20分钟,小武的肚子不疼了,3天后,他止泻了。
林主任说,入秋后,福州气温仍较高,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变质,加上人体出汗多,导致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如果再过量吃生冷食物,易引发肠胃功能紊乱,甚至并发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儿童,胃肠道更脆弱,吃生冷食物,应限时限量,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吃冰激凌不要一口吞,刚从冰箱拿出的水果、冷饮,要在室温下回温一两个小时,才能给孩子食用。
症状像感冒不要擅自用药
记者了解到,近日,因小病号过多,医院的儿科告急,病房一床难求。
“每天接诊30多个病人!”林主任说,最近,门诊每天都爆满,秋泻患儿明显增多,除了吃海鲜,还有不少人贪凉,躲在空调房,吃冰镇水果、冰蛋糕,引起了拉肚子,高烧、咽喉疼、咳嗽,初期症状很像感冒,但吃了感冒药却不见效。
林丽莉演示治疗小儿腹泻的捏脊手法
“不要擅自用药!”她强调,一些家长滥用止泻药、抗生素、给孩子禁食,甚至喂甜食、蔬菜、水果,反而会加重腹泻。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是病毒所致,或饮食不当,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此外,腹泻后,小儿大量丢失水分,如果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饥饿还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她建议,小儿腹泻后不必禁食,但不能添加新的食品,尽量吃清淡,如米粥、面条等。哺乳期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轻微腹泻,如仅腹泻一次,可多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1到2天可痊愈;如又吐又泻,或一天腹泻3次以上、发热、呕吐剧烈、腹泻次数增多,伴有尿少、口渴等脱水症状,应尽快就诊。
偏方不靠谱易延误治疗
“吃了冰镇水果,喝碗生姜红糖水、大麦茶,可缓解寒凉,暖脾胃”、“吃完海鲜,再吃些性温的水果如龙眼,可平衡寒凉”、“吃完冷饮,再喝杯温水,可驱赶体内的凉气”…入秋后,吃出肠胃炎的人不少,网上也冒出了不少“暖胃”的偏方。
对此,林主任说,食用了冰镇水果、海鲜后,再吃点生姜红糖,确实有中和的作用,但作用轻微,如果吃的生冷食物比较多,还是会引起肠胃问题。喝温开水更不可能驱寒气。此外,食物在冰镇过程中,可能沾染细菌,也可能致病,这是生姜红糖水无法解决的。她建议,脾胃虚弱的人别贪嘴,尤其是儿童,最好少吃冰镇水果、冰啤酒、冷饮、海鲜,尤其不要空腹吃。
此外,还有不少妈妈在朋友圈相互支招,“煮石榴水能止泻”、“蒜炒马齿苋能治腹泻”,她们认为,食疗更安全,值得一试。
林主任指出,这些偏方可以调整肠胃功能、补充水分,对成人腹泻可能有改善作用,但不适合儿童,特别是秋泻的孩子。秋季腹泻有多种原因,如果是感染轮状病毒,需要抗感染治疗,食疗无此功效,疗效微乎其微。此外,秋泻来势凶猛,孩子一天可能腹泻十多次,如果耽误了就诊,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秋天腹泻多,小儿如何保健
秋天腹泻多,小儿如何治疗
孩子腹泻吃什么?
林丽莉主任推荐以下几种
久泻:用芡实6克、扁豆6克、茯苓6克、五味子6克,煮粥止泻;
吃生冷水果导致腹泻:用炒大米煮粥,神曲9克加生姜7片炖;
积食,拉酸臭样粪便:可口服保和丸,或用鸡内金6克、神曲9克熬水,缓解积食;
苹果泥:苹果一只洗净,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捣成果泥食用,每次30克到60克,每天3次。
医生简介
—林丽莉—
职务: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体质调理部主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会长,福建省育儿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应针灸推拿防治小儿常见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1项国自然青年基金、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参与国自然基金研究2项发表文章: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其中在SCI源刊物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每篇影响因子3分,第二作者3篇。参编规划教材11本、副主编专著3本。
门诊地点: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周六周日上午
海峡都市报社新媒体生活部出品
编辑:小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