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记者:陈燕燕
接连一周,4个月大的福清女婴小灵(化名)高烧不退,心衰病危,医院,却查不出原因。6月17日,她被紧急送到省妇幼保健院,医生在她的右腿找到一个黑色焦痂,才发现原来是恙虫病!抢救半个月,小灵才好转,至今仍住院治疗。恙虫病,到底有多可怕?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世彪说,入夏后,天气闷热潮湿,恙虫病又进入高发期,这种病潜伏期较长,症状类似感冒,很容易误诊,严重的可能致死,市民应警惕!
女婴莫名高烧被当感冒治6月17日,小灵被送到福州时,小脸惨白,精神萎靡,呼吸很急促。她挂了点滴,仍反复高烧,牙龈也开始出血,连奶都喝不了。“病情危重!”医生紧急把她送进儿童重症医学科。
小灵的家人很着急,他们说,一周前,小灵突然发烧,体温飙到39.2℃,她偶尔咳几声,还有点鼻塞,家人以为只是感冒,到诊所拿了点药,吃了两天不凑效,他医院,挂了2天点滴,体温下降后,很快又飙升了,家人觉得不对劲,赶紧把她送到省妇幼保健院。
这个小小的焦痂,仅黄豆大小,让小灵高烧一周,险些没了命。
王世彪检查发现,小灵的喉咙很红,有点咳嗽、鼻塞,确实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她的血小板不断下降,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紊乱,肝脾肿大,有点不对劲。更衣时,护士发现小灵的右大腿有个伤口,已结痂,约黄豆大。再一摸,右侧腹股沟有个淋巴结,约绿豆大,他立即追问,“有没被虫咬过?”家人才想起,房前有大片稻田,他们常抱着小灵在田边纳凉,前些天,小灵被叮咬了一些包,红红的,他们没在意,涂了些花露水,几天后留下这个焦痂。
“很可能是恙虫病!”王世彪推断。果然,检查报告显示,小灵同时患有嗜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肺炎衣原体感染等全身并发症,都是恙虫感染引起的。抢救半个月,小灵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抗感染治疗。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已不只一次发生!
来看看海峡都市报近年的报道——
被咬后不痛不痒误诊率很高“初期症状很像感冒。”王世彪说,恙虫病的发病率很低,临床上较少见,而且恙虫极小,个头仅0.2~0.5毫米,肉眼很难看到,市民被咬后不痛不痒,往往被忽视,潜伏期又长达4~21天,一旦过了潜伏期,发病速度很快,体温可能在2~8天内迅速升到39.5℃~40.5℃,引发心肌炎、胸膜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去年9月,一名5个月大的南平女婴被叮咬后,高烧一周不退,最后多脏器衰竭死亡。
他提醒,该病与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有焦痂、溃疡,但部位比较隐蔽。受感染的恙螨,喜好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以及被压迫的部位,比如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腰背等,病人一般不会想到这些焦痂和发烧有关,有的不愿让医生看到私处,隐瞒不说。为此,如果市民曾到草地、水边游玩,出现感冒症状,持续高热不退,应仔细观察:周围淋巴是否肿大,腋下、腹股沟、腰部等隐蔽、潮湿、柔软的地方是否有黑色焦痂,发现上述情况要尽快就诊。
恙虫咬伤有特效药“恙虫咬一口,可能要你命!”入夏后,一些家长在朋友圈发消息,称又到了恙虫病的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幼儿外出,可涂雄黄防治恙虫等偏方。
疾控专家说,在南方地区,恙虫病在6-10月份发病率最高,因天气闷热,又接连降雨,引起了恙螨扩散,一些人在草丛戏耍时,衣着较单薄,易被恙虫袭击。恙螨叮咬多发生在野外丛林、田间草垛等地带,在城区、郊区都可能分布,还可能寄生在家猫、家兔身上,但一般不飞入居民家,人与人之间也不会传播,并且可防可治,市民不必恐慌。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王世彪也强调,不是每个被恙螨咬的人都会发病,患病得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叮咬人体的恙螨体内有恙虫立克次体(一种微生物);
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较弱。
此次,小灵的血小板严重下降,才牙龈出血,幸好,还没有颅脑、消化道等出血表现,用了阿奇霉素、氯霉素等药,对恙虫病有特效,她才逃过一劫。但涂雄黄防治恙虫的做法,没有科学依据,因为雄黄属于毒性中药,可能对小孩的健康不利,不可随意乱用。
建议天气潮热时,应铲除居家周边的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外出时,避免在草地坐卧,不要在草地晾晒衣被。在野外作业时,穿上长袖、长裤、长靴,戴上手套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虫水或花露水。回家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除了恙虫,夏季还要当心这5种小虫,被“咬”可能丧命!如何辨别自己是否“中招”?怎样正确处理↓↓
此处来自
央视新闻有医说医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