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朱祖厚
夏天最怕停电,电视无法看电脑无法玩了,整个人无聊空虚到就像被掏空了,这时还要加上电风扇空调罢工引起的热躁烦。到晚上更没有了电灯,简直就像成了瞎子,到处黑洞洞的,如世界末日之来临。其实这个时候不妨走出去,到河边坐一坐,三四十年前没有电灯的夏夜,便穿越而来。
网络配图
及至七八岁,转为兴趣捉蜻蜓。蜻蜓视觉特好,你聚精会神蹑手蹑脚挨近,心想这回抓到它万无一失,待你食指拇指合拢的瞬间,蜻蜓已然不知去向。还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祖父的鸡毛掸柄已经雨点般落到屁股上,“我叫你们再出来晒太阳!”有时候趁祖父外出,难得捉到一只蜻蜓,在尾巴上系上一条线,可以和它说话,让它咬苍蝇,也可以让它在空中飞着,跟放风筝一样,玩得津津有味。一个偶然机会,发现夏夜屋后竹子叶子上会栖息着很多蜻蜓,而且你去抓时它们傻傻地毫无提防,一回可以抓十几二十只,用瓶子装起来玩儿。试过几次,发现太多蜻蜓反而不好玩了,于是懂得凡事并非越多越好,物以稀为贵。
小时候夏天晚上看月亮,心里有很多的为什么,于是就会听到祖父和长辈们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杵药的故事。十岁后,开始对天空中的天河和星星感兴趣,从而认识了牛郎织女星,祖母母亲婶婶堂嫂们经常说“牛郎一直甩,织女三角拐”。牛郎星比较亮,和两边的星组成一条直线,说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织女。织女星更亮,和另外两颗星星组成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织女星的附近还有一堆星星组成一个菱形状,那是织女织布的梭子。此外,南天上有三颗星星,中间一颗挑着,两边一颗高一颗低,高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东边的“海”星比西边的“山”星低,秋冬则反之,女人们叫它们为“担山担海”三星。它们的附近有两颗一大一小,一闪一闪的非常亲密的星星叫“小姑嫂踏车”。我妻子最喜欢“小姑嫂踏车”这两颗很隐蔽的星星,能够一眼辨认出她们。难怪妻子和娘家的嫂嫂,和我的妹妹都相处得很好。
有一个夏天晚上,姑父住在我们家,教我们堂兄弟姐妹们以天河为界,认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北极星;还有在傍晚西方天空上很明亮的长庚星,其实它就是早晨天空中的启明星,即行星之一的金星。几年后,我在初中语文《宇宙里有什么》里读到“秋愈深,它(指银河)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就愈早”,心里纳闷是什么意思,作者语焉不详。后来我猜想,应该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银河向北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越早。现在天还没有黑,电灯就灿烂如白昼,明月失色,我们几乎都感受不到星星和银河的存在了,遑论它们如何运行。
网络配图
听我伯父讲雍正君年羹尧故事,听叔父唱莆仙戏《梁山伯和祝英台》,讲银心(祝英台的丫环)和士九(梁山伯的书童)的故事,听父亲讲古代中医治病的故事,我总是沉浸在夏夜月明星稀的美好之中忘乎所以。后来还在夏夜明月之中,自学吹笛子,虽然无法渐入佳境,却也自得其乐。若是无月的夏夜,听着不到百米之外却是邻村一位叫阿梧的年轻人悠扬的笛声,仰望星空,想象着浩淼无垠的宇宙,幻想把天幕捅破后外面又是什么东西,体验到个人如渺小的尘埃。有一段时间,这种遐思体验之后上床睡觉,昏昏睡去时总感觉身体突然坠入深不可测的宇宙之中。
长大之后,身在异乡野外,有月无月,夏夜都充满了乡思。有一年初夏,我在山区打木工。晚上一个人坐在东家阳台上望月,山谷对面的山峰在月光下是黛色的,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穿着单衣有点冷,孤单之中我想起了家。满脑子里想的是母亲,妻子和女儿。这个时候我忽然悟出:所谓故乡,就是母亲妻子和孩子。不然为什么故乡的代词是她而不是他呢?所以我特别喜欢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夏夜能够清心,使得乡情亲情爱情更浓更纯!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节令农耕,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待到有了油灯蜡烛,便挑灯秉烛夜读,有了电和各种电器,我们更加不暇自顾。原来多了一份选择,便同时少却一分自由。谋生忙碌,人事纷纭,让我们经常走进没有电灯的夏夜,返璞归真,更多地接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美好馈赠吧!
作者简介
朱祖厚,莆田四中英语教师,年退休。近一两年开始学习写作,所写文章皆平铺直叙,但内容真实可信,态度认真。
征集
欢迎莆田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长居莆田的外地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体裁不限,题材亦不限。投稿邮箱为hxdsbptwx
.程序c#开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