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莆仙方言为网络热门歌曲视频配音

总有一些思想和感情,是普通话无法表达的,地方话却可以很传神、很精确地传递出信息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记载着城市的集体文化性格莆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140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产生别具特色的莆田方言,并享有中国语言活化石的美誉时光荏苒,莆音流传

如今,不少年轻的莆田人也在为推广莆仙方言而努力他们用莆仙方言为网络热门歌曲、视频配音,有的甚至为原创音乐作品,结合流行、搞笑等元素,引发莆田市民的情感共鸣

涂彬介绍,做一个视频作品需要构思剧本、收集素材、同步配音、多次修改台词等,大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室外录制音频比较难,平均半个月才能做出一个视频“希望今年能够出十部作品”涂彬说

本报讯“听欧欧,卜乐偶,阿公海峡都市报广告热线gio提劳gi个偶”(莆田音,意为“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举锄头去掘芋”)这首莆仙歌谣轻轻唱起,老家的泥土气息就扑面而来对于土生土长的莆仙人来说,能有人一起用莆仙方言交谈,便能产生一种自在与归属感据了解,目前,使用莆田话的群体分布于莆田市、仙游县,以及泉港、福清、永泰的部分地区,人口约500万

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少的孩子学习莆仙方言,有些人担心学习莆仙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也有些人觉得莆仙方言太过复杂但还好,有一部分年轻的莆田人开始关注莆仙方言的使用现状,为传承保护莆仙方言做着自己的努力

除了莆田红团配音社推出的作品外,还有《b哥的一天》、名曲翻唱等视频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制作莆仙方言视频的浪潮,很多网友争福建海峡都市报官网相上传自制视频,这也进一步推广了莆仙方言

莆仙方言拾趣 文化大融合

近日,电视剧《妈祖》向社会征集莆仙话“声优”,莆仙话版的《妈祖》预计在下半年推出(详见本报昨日p01版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即日起,本报莆田新闻版将开设“听乡音,识莆田”栏目,通过走访找寻,和市民一起分享莆田方言背后的典故,及蕴含的独特习俗

一个视频作品 平均耗时半个月

在推广莆仙方言的群体中,莆田红团配音社是较为积极的一支队伍这个民间自发组织经常自制网络视频,用莆仙话配音,或搞笑或严肃,引起网友的追捧而这个组织的发起人是一个才25岁的小伙子涂彬对于制作莆仙话视频的起因,涂彬说,小时候爷爷经常带自己去看莆仙戏,吃大餐,让他对莆仙方言有着特殊的感海峡都市报莆田版情涂彬说,爷爷不识字,他长大后便想做些爷爷看得懂的节目

开栏语

莆田方言称“今天”为“今旦”,“明天”为“复旦”,“一天”为“一工”,《汉书·历志》:“一日以百刻计,一工以朝到暮计”这些都是上古汉语此外,由于莆仙人与海外交流频繁,方言中甚至还有英语、印尼语、马来语比如莆仙方言称打气筒为“风榜”,“榜”为英文“pump”音译福建常有“十里不同风,一乡有一俗”的说法,方言也常常受地理位置影响莆田地处闽中,因此又受闽南话和闽东话的影响,比如莆仙话中,“书”既有闽南话说法“册”,又有闽东话说法“书”;“头发”,既有闽南话“头毛”,也有闽东话“头发”的说法

莆田,从东往西,地势由高到低,壶山巍峨绵延,仿佛兴化海峡都市报电话平原上不屈的脊梁,兰水蜿蜒曲折,为这块土地带来淡水与生机莆田,原属烟瘴之地,多居闽越土著,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南征统一闽越,唐时中原望族迁居入闽,中原与闽越民族进行了文化大融合因此,莆仙方言中包含有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古越语、古吴楚语

小伙做莆音视频 让爷爷有节目看

2011年,在网络公司上班的涂彬第一次接触了yy语音平台,同年年底,他上传了一个莆仙话配音的草稿视频,引起平台上网友的热议2012年元旦,莆田红团配音社成立,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个网友,粉丝一度有300多人2012年他们共制作了《我是莆田人》系列的八个作品2013年配音社又在网络上开通了“乐翠时间”栏目,前日又制作了《我是莆田人》第二季《小燕子摘枇杷》

n本报记者 吴智海峡都市报投诉电话飞 文/图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yx/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