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长虹我的办报观

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上初中时,特别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少,只要是见到一本,如获至宝。有一次偶然借到张扬写的《第二次握手》,当时拿在手里,坐在炕上,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个情感都涌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所有的时空都融入到了书里面,感觉自己从小到大第一次读这么好的小说!那种感受现在想起来,确实是惊天动地,刻骨铭心啊(尹老师颇有感触的样子)!

上初二后,订了本《北京文学》,两个月一期,每期都要看两三遍。那时特别喜欢文学,爱搞文艺,还拿白纸订了一个小本,每天写一首诗或是一篇小散文,有时还尝试着写小说,感觉很快乐。当时,学校还订有《中国青年报》,我每天吃完早饭或是午饭,第一时间看《中国青年报》,接下来去报栏读报。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坚持每天早上背一首,这慢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

那时候没有电视等其他娱乐工具,看书的时间很多,可以说,无形中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读书要把自己融入进去,不能让别人推着读,这样肯定读不好,收获也不会太多;如果外界诱惑太多,控制不好自己,也读不好书。

到高考完填报志愿,家里人有意向让我学经济类或是会计类专业,当时填的第三志愿是山西大学新闻专业,但是直到交志愿的时候,还是对新闻专业念念不忘心有不甘,于是我就自作主张地把山西大学新闻专业换到了第一志愿。家人知道我换了志愿,非常生气,让我去把志愿调回来,当我冒着雨骑车六十多里路赶到学校时,志愿已经被送走了,就这样我上了山西大学新闻专业(尹老师淡然地说道)。

办报是阳光下最美好的一个事情,这是一种崇高的责任与担当,也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与诱惑。记得当年县城里有个诊所,不被重视,难以维持,《山西青年杂志》的一名记者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诊所竟然起死回生,这让我感受颇多——记者要有担当,有责任,为民说话(尹老师坚定地说道)。

那个年代,毕业后是计划分配,每个人有一个指标,按学习成绩实行就近分配。我自己不甘心回去,一心想要搞报纸,打听到煤气化公司有指标,几经周折到了《煤气化报》,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报人,开始了办报生涯。当时所追求的是,有一个报纸能够把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变成铅字,就心满意足了——这张报纸实现了我最初的人生梦想(尹老师笑着说道)。前段时间《煤气化报》建报25周年活动,给我颁发了贡献奖,在发表感言时我说:“《煤气化报》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新闻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那时候,一周出报两期,刚开始我不会画版样,就住在办公室,在画报上一字一字地数,画了整整一个晚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年至年底,在《煤气化报》的四年,采、编、写各方面我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这对我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时候每天深入各个厂矿、车间进行采访,和企业、基层一线工人在一起,了解企业的运作及职工的思想政治情况,评论、通讯、消息、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都写……在《煤气化报》这几年,满足了我的小理想,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尹老师会心地笑道)。

年我先去了《山西晚报》,一年后又回到《山西日报》,我选择了工商部,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转型——从搞文化变为搞经济,从坐在家里到和社会广泛地接触。在这之前我是“宅男”,不愿意出门见人,也不愿多说话,到这后,三个版面等许多工作都要一人做,我当时想着,只要有工作权,我就不会嫌这嫌那,领导也认为我文笔和工作表现都不错,也重用我,所以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后来《山西日报》办《证券周刊》、《商贸周刊》,我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经济领域的专业记者,虽然辛苦,但是时刻有一种职业的使命感,八年的时间,对于我个人的历练和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去绵山采访,下来后紧跟着车队去了王家大院,那有个大型活动。我一个人待在门房里突击稿子,写完后准备通过传真发回去,好不容易找到了传真机,但是是坏的,发稿要紧,不能耽误了,于是大晚上给家里人打电话,一千字的稿子,我逐句地念,那边逐字地记……我常常说:“酷爱新闻事业,酷爱山西日报,酷爱经济部,酷爱工商部。”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感慨,敬业和专业一定要时刻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把工作当做事业,把事业干好(尹老师强调道)!

到了年《山西晚报》继续开办,年开始实施大型改组,《山西晚报》和《山西都市报》要合并,新接任的一个负责人来征求我的意见,给我打“两报要合并,换了编辑,你想不想去?”我毫不犹豫的说:“去!”回到单位后,人事处提拔我当副主编,就这样到现在,十三年的时光里,我为此停留和奉献……从刚开始的编委,到经济新闻主任、副主编、采访中心主任,到常务副主编和现在的总编辑,这么多年我的感受是:我选择了报纸,报纸也选择了我——我选择报纸,是自己内心的主观能动性使然,因为我热爱它,我想了解它、走近它、接受它;报纸选择我,是它认同我的劳动,欣赏我的劳动,需要我的劳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你首先选择它,然后它再选择你,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有限的人生里,一个人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一辈子就做了报纸这一件事,我要把这件事尽全力做好(尹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常在报社说一句话:“出报不止,工作不息。”选择了报纸,就选择了辛苦。一张报纸,从早上开始布置采访到记者去采访,下午编辑,晚上编排,然后送到印刷厂,最后发行,是24小时不间断地轮动,一个月每周都有几天上夜班,然后白班连着上,确实很辛苦啊(尹老师感叹地说道)!

选择了报纸,就选择了服务。《山西晚报》是一个都市类报纸,它承担着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喉舌”职能,还要打市场,自给自足。我们的宗旨是:尽心竭力为老百姓、为党、为国家服务,所以要时刻想着读者要看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么能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所以说,办报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中,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体悟中,在务实与务虚的腾挪中,在专业与规则的追求中,形成了办报机构所独有的办报理念,独有的价值追求,以及办报人独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实际上,我们选择了报纸就是选择了事业,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的变化,参与其中并且积极地了解它和认识它。人生苦短,集中精力办好一件事就可以了,造就一项事业,随自己的心愿做事,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内心宁静和平就好(尹老师充满鼓励地说道)!

从大学毕业至今,27年的时间从事报纸和新闻业,我们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ushibao.com/hxdsbys/1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