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泉州人来说,生活中离不开的三样东西要数“拳头、烧酒、曲”,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拳头”,今天就来谈谈“拳头”。
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举办前夕,本报已举行了5场海都艺术大讲坛,持续一个月之久,为大家呈现泉州艺术名片:梨园戏、提线木偶、南音、陶瓷。9月12日下午压轴场,我们邀请来泉州市原副市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十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主席周焜民,谈的就是老泉州人最看重的“拳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
当天下午,原定报名征集50位读者,结果来了近百人。艺术讲坛持续近两个小时,直到活动结束,仍有许多粉丝迟迟不肯离去。
为五祖拳正名研究莫以偏概全
五祖拳是国家、省、市三级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关于五祖拳,目前网上多有误导、误读。因此周焜民一开讲就说,“名不正,言不顺,必先正名”。
有人认为是历史上少林寺被焚,五个和尚跑了出来,所教的拳术叫作五祖拳。“这是洪门传说和小说,研究拳史不能以此为基础。”周焜民说,五祖拳的成因,应科学、历史、辨证地分析。故事中提到僧人因乱逃到外省,都不在福建,而在泉州却留下丰富的拳术,这说不通。明清以来的老拳谱留下记载,“祖”指“法祖”五祖拳法是以“太祖”、“罗汉”、“达尊”、“行者”、“白鹤”为法祖,故称五祖拳。
现场,周焜民特别带来明末清初的老拳谱复印件,扉页上写着“太祖、白鹤、达尊先师三位登堂”,这是发现最早的拳馆供奉的神主牌的内容。发展到后来的神主牌上面则明示着“达尊、太祖、罗汉、行者、白鹤先师神位”。他又出示了稍后时期的老拳谱让在座参与者观看“敬神如在”的五祖拳神主牌说:“从最早的三个,发展到后期五个,这是五祖拳发展的印迹。”
太祖拳是有史可查最古老的拳种,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打的拳术,被人称呼为“太祖拳”。为什么在泉州保存如此好,与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立有关。周焜民说,南宋王朝最早在临安设置这个机构,后来迁往福州,再到泉州。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生活条件很好。皇亲国戚在泉州非常多,太祖拳就是从皇室传入民间,转变为民众接受的文化之一。
到了明末郑成功抗清,许多反清力量集中到泉州。在冷兵器时代,武术虽然“无预大战”,但是重要的战争技艺,许多拳种就聚集到泉州,泉州成为武术渊薮。白鹤拳是清朝康熙年间,由方赏公之女方七娘在太祖拳等少林拳艺基础之上创新的,由永春传播到各地,又发展迅速,这是五祖拳中最后成形的一个拳种。
据此,“五祖拳”这个名称的出现,最早可能在康熙年间或者以后。因为这五种拳基本功法要求大同小异。泉州人习拳兼容并蓄,太祖、达尊、罗汉、行者、白鹤五种拳通学。五祖拳是一种统称,逐渐就被人们叫开了。五祖拳不是一家一户之拳,而是呈现多地域、多门派、多师传的状态发展。所以对于五祖拳的起源和发展,切莫以偏概全。现在有的认为五祖拳是清末之人所创,仅百年之久,实是一种误读误解,与史不符。
读者一句话勾起他无限回忆
有读者李先生说,他上世纪60年代曾看到周焜民在文庙广场打拳。周焜民感叹地说,这勾起了他许多回忆。
“我不是‘大师’、‘大咖’,只是普通的武术爱好者。”周焜民说,他家祖居文庙旁。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父亲周炳江见长子周焜民经常生病,担忧地说:“像你这样三天两头请假,学习怎么跟得上?”父亲因此每天早早把小焜民叫起,教他基本技手,以锻炼体魄,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早上或晚上都在“平民埔”锻炼。
他父亲的师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名的拳师姚醒狮,曾担任年泉州国术总馆总教练。“我的师父戴火炎先生是姚先生的大师兄,所以算起来和我父亲名分上还是师兄弟。”周焜民笑道。“习武贵在坚持,我现在身体状况还好,要归功于武术锻炼身体。”周焜民说。
年国家抢救传统武术时,福建省和泉州市确定成立泉州武术研究社。父亲带周焜民兄弟俩到武术研究社报名。父亲说戴先生拳术很好,要请他多教导,可是戴先生起初拒绝了。“大概是看我瘦小,太不像练拳的了,所以我决定要争一口气,平时向父亲的三个拜把子兄弟学拳,拼命练习。”大约一年以后,戴火炎老师带队到“柱史第”庆贺一个拳馆开馆,周焜民应命打了一套拳,不想被戴先生看上眼,招手叫他过去,告诉他想学拳,周末可以去他家里学。这一来就随戴先生学了近十年的拳。这期间他还拜林祺燕先生为师两头跑,学习不同流派的五祖拳。
周焜民当时就在泉州一中念书,戴火炎老师为了教他,中午都不午睡。他跑到戴先生家里,戴先生就倚在床上说拳。看到我动作不规范,再起来比划几下。下午2点上课,周焜民再赶回学校。直到年高考前,周焜民一直坚持学拳。周焜民说,练拳精力充沛,回过头来促进读书,两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所以我想跟在场的孩子们说,练功夫和学习是不矛盾的。”
耗费四十五年编就拳谱
周焜民对于五祖拳的贡献,还在于耗费45年编撰《五祖拳谱》。
这背后的故事,周焜民说,拳谱是普通的东西,其实每个打拳的人都拥有拳谱。大部分是过去老师教的,比较熟悉。之所以耗时45年,其实和个人学习工作经历有关。
年,周焜民考进厦门大学中文系,那时整理了一本拳谱。毕业后在机关工作,年下放永春,又把老拳谱拿出来,进行第二轮整理。那时基本编完,但还不太完整。后来调回泉州办报,工作一忙,整理拳谱再次搁置。直到年正式退休,感觉闲了许多,又开始第三轮整理。
周焜民认为,编写拳谱说难也不难,但与个人对拳术学多学少有关系。学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老师讲十句,有时候要一两年才能领悟其中一两句。学拳是个艰苦的过程,必然要流汗付出。整理拳谱也要付出。一部拳谱,要存史,要存真,要有前人的东西,也要有后人的心得,应该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很重要,那些年为收集老拳谱,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不同版本的拳谱,可资比较和订讹。
另外习拳者愿不愿意整理拳谱也很重要。有些人把拳谱当作“武林秘籍”,缺少开放心态,这样文化难以传承。而将拳谱公诸于社会,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它、学习它,传承它。
因为热兵器的出现,冷兵器时代结束,武术已经失去作为保家卫国的主要功能。武术面临着原来赖以生存环境的丧失,被边缘化。国家把五祖拳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拯救它、保护它、弘扬它,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文化向心力。拳术传承和整理典籍,都是题中之义。周焜民说,五祖拳应更加注重进入学校,让孩子们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五祖拳——
冲绳刚柔流空手道保存会会长涌川幸盛:“我曾在泉州崇福寺亲眼目睹了该寺年轻僧侣们表演的传统太祖拳,那种质朴、厚重的拳术,撞和腰的用力方法等等,与冲绳空手道存在的共同点之多令我十分惊讶。”
希腊驻广州总领事康斯坦丁·卡其武斯:“看完泉州少林寺的功夫,我觉得是传播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形式。以前在国内流传,现在声名远播,让人们因为这种文化聚在一起,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大使’”。
海都记者吴月芳林永清王金淼陈紫玄文/图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